世界自然基金會(World Wildlife Fund)發布之《2022年地球生命力報告(Living Planet Report 2022)》,利用地球生命力指數(LPI)追蹤自1970年來哺乳動物、鳥類、魚類、爬蟲類和兩棲類的族群數量趨勢。
大自然近50年的健康狀況拉警報
研究發現受監測之野生動物族群數量平均減少69%,其中以淡水(Freshwater)族群平均下降83%,降幅超過任何其他類別,主要是受到棲息地喪失與遷徙路線障礙重重等影響。然而,最新科學研究證實,氣候變遷與自然損失加劇全球諸多的不平等,因此氣候變遷與自然喪失問題必須共同解決,以確保世界的健康、韌性與公平。
過去在解決氣候變遷方面,企業多數遵循科學基礎減量目標倡議(Science Based Targets initiative,SBTi)制定減碳目標,並依照氣候相關財務揭露(Task Force on Climat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TCFD)架構,協助企業識別與揭露氣候變遷對企業所帶來的重大風險與機會,進而與利害關係人溝通。
★台灣第一個ESG與USR永續整合平台,加入ESG遠見共好圈★
相反的,在自然方面的目標設定與風險機會的識別,當前國際上則主要參考科學目標網絡(Science Based Targets Network,SBTN)與自然相關財務揭露(The Taskforce on Natur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TNFD),本文接下來將帶領讀者了解SBTN與TNFD這兩個永續關鍵字之間的關係。
SBTN與TNFD功能定位
SBTN執行框架
SBTN由80多個非政府組織與商業協會,例如CDP、WRI、WWF、IUCN等單位組成之網絡,並奠基於SBTi基礎上發展,同時強調與更廣泛之全球生態系統倡議相互聯結,攜手企業創造更正向的自然。
SBTN之核心目標為提供企業及城市以科學方式(SBT)實現淨零目標並共同保護全球之空氣、水、土地、生物多樣性及海洋,進而解決企業於整體價值鏈上對自然的影響與依賴,為自然可正向發展提供途徑。
換言之,當公司自願性承諾根據SBTi與SBTN方法設定目標時,此兩項方法將有機會彌補國家級承諾留下之差距,實現社會永續發展目標;透過正向具野心之循環,推動政府對自然的行動。
關於SBTN執行流程共分為評估(Assess)、確認優先順序(Interpret & Prioritize)、測量、設定與揭露(Measure, Set & Disclose)、行動(Act)及追蹤(Track)此五大步驟,相關細節說明如下:
☑ 評估
第一步評估係透過進行重要性與價值鏈評估,鑑定公司直接運營與整體價值鏈對自然之影響與依賴,作為接下來四個步驟的關鍵資訊。需注意的是影響層面可為企業或其他參與者對自然狀態之正向或負面貢獻,包含:空氣、水、土壤相關之污染;非人類物種生態系統及棲息地之破壞及生態系統制度改變;關於依賴關係則為自然對個人或組織於運作方面之貢獻。
☑ 確認優先順序
企業可利用前一步驟所蒐集之數據,協助評估價值鏈中所面臨問題再確認評估項目之優先順序,惟進行評估時須考慮不同地點、商品、供應商對公司總體影響之貢獻、價值鏈所在地區之自然狀態、當地利害關係者之需求與能力與政策環境等關鍵因素。
☑ 測量、設定與揭露
當確認目標設定之優先順序後,企業可以開始測量其影響的基準線並為議題領域與SBT清單中相關的地點設定目標,為提高企業之環境影響透明度,於設置SBT目標時應公開揭露數據。
☑ 行動
關於企業可為自然採取之行動,SBTN列出四個項目,由底層至頂層依序為避免、減少、恢復與再生及轉型。有別於其他自然相關之倡議內容,SBTN特別強調轉型,由於轉型對於解決造成自然損失之因素是必然的存在,因此SBTN呼籲企業可透過改變價值觀、商業模式、投資行為及供應鏈夥才有機會使自然正向發展。
☑ 追蹤
SBTN對於追蹤事項分為監控、報告及驗證,意即追蹤目標之進展、設定基準線、監測與報告蒐集數據的過程、準備與預期目標、成果或產出之相關正式文件、設有專家審查之獨立過程,以確保目標符合科學基礎目標所規範之標準與方法,以及獨立之第三方查證單位對於目標指標的基準值或目標實現之進度執行確認。
TNFD執行框架
TNFD為市場主導之全球性自願性倡議,由倡議保育森林的學術組織Global Canopy、聯合國發展署(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UNDP)、聯合國環境保護署財務倡議組織(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 Finance Initiative,UNEP FI)以及世界自然基金會(World Wide Fund for Nature,WWF)等四個國際重量級機構進行共同指導成立。
該倡議的主要目標為建立一個風險管理和揭露框架,所有司法管轄區內各種規模的組織都可以使用該框架來識別、評判、管理和揭露與自然相關的依賴性、影響、風險和機會,並將「自然」定義為海洋、淡水、土地及大氣及社會五個領域。
此外,TNFD也提出LEAP方法學,透過定位(Locate)、評估(Evaluate)、評判(Assess)及準備(Prepare)四個步驟,用以幫助企業與金融機構評估與自然相關之依賴、影響、風險與機會。
SBTN與TNFD於目標設定過程保持一致性
若對照SBTN五個步驟及TNFD-LEAP方法學,可發現到兩者基本上可以有很好的對應關係,特別是在範疇界定、優先處理議題與地點的確認、風險與機會的識別和設定有效的目標與管理指標及管理流程等八個共同之處。相較於TNFD,針對SBTN之行動與追蹤步驟則是提出較為硬性與具體之建議,希望強化企業在創造自然正向未來的行動中,可以扣合目標、避免並減少自然損失、恢復自然狀態、在多個層面上改造基礎系統,以及盡可能有第三方機構查驗證程序的精神。
以科學工具驅動企業淨零轉型
TNFD為企業與金融機構提供一套與自然相關的揭露建議,以識別、評估、管理與自然相關的問題;SBTN則為企業提供以科學為基礎的方法,來設定基於社會與生態目的可衡量、可操作和有時限的目標。綜合上述,我們可以發現SBTN與TNFD擁有相同之願景,不外乎是利用現有最佳的科學方法,將傳統的商業模式轉變為有助於自然正向發展之經濟模式。
TCFD和SBTi就氣候問題所採取的措施,已為公司設定氣候目標提供了方法。因此,有對稱性的TNFD與SBTN也正積極合作中,以確保企業與金融機構在理解、界定、解決與自然相關風險的方法上,能保持一致性。
當企業面對淨零轉型與自然正向成長的旅程中,SBTN也建議強調高層商業行動可採取「評估、承諾、轉變、揭露」(ACT-D)模式,為公司尋求更具體的步驟,並搭配具科學性之評估工具,透過採取有效與公平的行動,來減輕對環境的負面影響。
延伸閱讀:《地球脈動3》史詩級的生態紀錄片,壯麗奇觀與環境災害的衝擊
文:邱祈榮、陳冠婷;本文章為作者意見,不代表《遠見》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