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邱祈榮_200
邱祈榮 追蹤作者
46 篇文章
臺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副教授,前任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主任,自2022年起兼任國際氣候發展智庫(ICDI)理事長。

森林資源調查30餘年經驗,2005年起投入森林碳匯及碳權交易理論與實務研究,每年協助政府完成全國林業部門排放清冊報告。曾遠赴大陸深入探究世界第一個植林CDM計畫,長年提供臺灣林主碳權相關專業諮詢,先後出版2本森林碳權相關書籍,為國內森林碳權計量及交易研究與實務兼具的先驅。2013年起負責教育部氣候變遷教育推動計畫,從國小到大專院校積極推動氣候變遷教育。近年投入自然為本解方及自然相關財務揭露理論與實務研究,提供政府及企業專業諮詢及導入服務,積極擴展生物多樣性保育應用。

只顧減碳,忘了地球?小心掉入「碳隧道視野」的陷阱!

「淨零轉型」、「碳中和」——這些詞你一定不陌生。近十年來,減少碳排放成為全世界的共同目標,從國家政策到企業策略,大家都在努力為地球降溫。這當然是好事,但如果我們把所有精力都只放在「碳」上,就像開車進了隧道,眼中只有前方的出口亮光,卻忽略了周遭的美景與潛在的危險,那可能就掉入了「碳隧道視野」(Carbon Tunnel Vision)的陷阱。
|

大自然其實是超級富豪!「自然資本」為何是台灣經濟的下一件大事?

當全球經濟論壇將「生物多樣性喪失」列為未來十年重大風險時,「自然資本」不再只是環保口號,而是影響投資、風險管理與企業韌性的關鍵要素。森林的固碳能力、濕地的防洪效益、蜜蜂的授粉服務,這些無形的生態系統服務,正逐漸被要求納入財務報表與決策模型中。然而,如何為這些「免費」的自然資產定價?企業又該如何衡量其營運對自然的依賴與衝擊?
|

永續資訊揭露的監管趨勢:IFRS三項準則全面解析與應用

氣候變遷與生物多樣性喪失已形成相互影響的「雙重危機」,正改變全球社會、經濟體系的運作邏輯與資本配置。
|

企業導入自然正向契約,強化生物多樣性與供應鏈韌性

隨著全球人口持續成長,為滿足社會需求與推動經濟而加諸於自然的壓力同步上升;在此情勢下,氣候變遷與生物多樣性喪失已成為企業治理最迫切的雙重挑戰。例如水資源枯竭、棲地破壞與生態系退化等自然損失,不僅削弱供應鏈穩定並推升營運成本,亦迅速轉化為財務、法規、營運與聲譽等多實體與轉型風險。
|

美國強化野火防治對策,「生物炭」被納入碳移除與環境治理核心

眾所周知隨著氣候變遷每到乾旱季節世界野火蔓延,不但燒毀林地,更造成人民生命的損失,尤其2025年1月美國加州大火肆虐,震驚全美,讓美國政府不得不正視野火議題。
|

風電開發常卡關,美國「社區福利框架」創多贏!台灣學得來?

【編按】台灣積極推動再生能源,但風電開發常因居民反對而受阻。 然而,美國的「社區福利框架」透過明確的協議條款,讓社區在能源轉型中獲得實質利益,提升接受度。 台灣是否能借鏡此模式,化解風電開發的社區爭議?
|

2024碳移除市場回顧:「空氣捕碳」技術仍是焦點,生物炭為何逆勢上漲?

當前全球正致力於抑低溫室氣體排放量,及其對氣候變遷的破壞性影響。有鑑於過去幾十年來在快速減排的進度有限,二氧化碳移除技術(Carbon Dioxide Removal,CDR)被認為是積極實現氣候目標的關鍵之一。
|

「自然修復市場」怎麼運作?澳洲用制度支持生物多樣性

2024年10月,澳洲在雪梨主辦了全球首屆「正向自然高峰會(Nature Positive Summit)」,在國際環境治理舞台上投下重要一筆。這場高峰會被定位為一個推動全球生物多樣性復育的協作平台,也凸顯了澳洲目前最具代表性的政策之一──自然修復市場(Nature Repair Market)。
|

全球三大風險之一來襲!「生物多樣性信用」能扭轉台灣生態危機?

【編按】生物多樣性信用正成為全球保育新焦點,透過量化自然價值,導引資金投入棲地保護與復育。然而,制度標準碎片化、企業信任不足、可替代性爭議等挑戰仍待突破。在台灣,從技術條件到社會認知都已初具雛形,下一步該如何打造一套具公信力的在地化制度,讓自然走進經濟、創造保育與投資雙贏?
|

城市也能生態豐富?新加坡「生物多樣性指數」給台灣的28個答案

【編按】城市快速擴張帶來生態挑戰,但許多城市仍擁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成為重要的自然熱點。例如新加坡與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共同發展的「城市生物多樣性指數」,以28項指標評估城市的生態狀況與管理成效,成為全球城市追蹤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要工具。這套指標如何幫助台灣城市克服挑戰、創造永續未來?
|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