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台灣現場

歐盟碳關稅CBAM倒數計時,台廠碳稅將超過330億元?

歐盟CBAM管制項目中台灣就囊括212項,初估正式實施後,恐增加台灣出口成本新台幣6-47 億元。圖取自Pixabay by Nikolay Frolochkin

|

永續淨零浪潮來襲,歐盟也開出「碳關稅」的第一槍。面對2023年即將生效的「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出口導向的台廠,將面臨哪些挑戰?

  • 針對碳密集型產品,進口商需依碳排放量,採購相對應的CBAM憑證,產品才能進入歐盟
  • CBAM管制的248項目中,台灣就囊括212項,金額為245億元,以鋼鐵製品為主
  • 初步預估歐盟CBAM實施後,可能會增加新台幣6億~47 億元的出口成本
  • 永續智庫調查,全台有超過8成企業,尚未進行碳足跡盤查

氣候危機在即,全球已有超過130個國家,宣布將在2050年前達成淨零碳排。備受產業界注目的,無疑是將於2023年試行、2026年正式實施的歐洲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一文搞懂什麼是「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

為了避免「碳洩漏」(Carbon Leakage)的情況,CBAM是對進口到當地的碳密集型產品,依據碳排放量,進口商需完成採購相對應的CBAM憑證(CBAM Certificate),產品才能進入歐盟

生產商不是來自歐盟國家,只要提供產品在來源國已依據碳價格支付費用的相關證明,進口商則可以抵消歐盟CBAM憑證的採購費用

水泥、電力、肥料、鋼鐵、鋁業,成為首當其衝的產業

2021年7月14日公布 CBAM 草案,涵蓋產品項目(水泥、肥料、鋼鐵、鋁、進口電力等產品)、產品碳含量的認定方式、進口產品申報方法、驗證方法、以及相關罰則皆有規定。

到了 2023 年起逐步實施「碳邊境調整機制」。在這階段管制的範圍包含:水泥、電力、肥料、鋼鐵、鋁業的五大高碳排產業。

根據台灣經濟部統計,CBAM管制水泥、電力、肥料、鋼鐵、鋁等248項產品中,台灣就包含了212項,金額為245億元,多以鋼鐵製品為主。

攤開近五年(2016-2020),台灣這五大產業所涵蓋產品出口至歐盟,年平均出口量為117.5萬噸,占台灣對歐盟年平均出口量的34.79%。其中,年平均出口值為12.10億美元,占台灣對歐盟年平均出口值的5.20%。(見以下圖1、圖2)

值得注意的是,其中,又以鋼鐵業的占比為五大產業中最多。鋼鐵業占CBAM涵蓋產品的99.73%,年平均出口量為117.18萬噸。依序為占 0.25% 的鋁2977噸、占0.02% 的肥料為 232噸、占0.001% 的水泥14噸。

圖1/台灣CABM涵蓋產品出口至歐盟概況(出口量)。圖截自中華經濟研究院

2026年CBAM正式上路,台廠對歐盟繳納稅額將逾330億台幣

中華經濟研究院綠色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溫麗琪,就對未來歐盟實施 CBAM 後,鋼鐵業將增加多少出口成本,進行預估

她以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國家溫室氣體登錄平台、台灣主要鋼鐵業者所申報的永續報告書初步推估,目前國內鋼鐵經濟活動的平均單位碳排放量為0.3 – 2.3 tCO2e(每噸二氧化碳當量)。

此外,並以 CBAM 涵蓋鋼鐵產品出口到歐盟的年平均出口量117.1765萬噸(約117.2萬噸)為基礎,和2021年7月19日歐盟碳排放市場交易價格54.41歐元(約新台幣1730.72元)來初步計算。

圖2/近五年台灣CABM涵蓋產品出口至歐盟概況(出口值)。圖截自中華經濟研究院

溫麗琪提到,「初步預估歐盟CBAM實施後,可能會增加新台幣6億元到近47 億元的出口成本」。這占了出口值1.82% -13.97%。她也強調,這項出口成本的增加,也將對台灣的鋼鐵業者出口至歐盟市場,形成重大挑戰。

2023年,首當其衝的不只五大高碳排產業。根據經濟部國際貿易局預估,台灣出口到歐盟,且受到CBAM影響的,集中在金屬製品,出口額達9.5億美元。到了2026年CBAM 正式實施後,台廠對歐盟的應付稅額,將來到336億元台幣。

全台超過 8 成企業,尚未進行碳盤查

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董事長簡又新就透漏,近期他和企業互動都感受到全台充滿「碳焦慮」。最常見的就是,業者不知道要交多少碳稅、碳費,也不了解自己的產品產生多少碳排。

這也和 CSRone 永續智庫發表最新調查不謀而合,調查顯示:「全台有超過8成的企業,尚未進行碳足跡盤查。」即便在國際碳市場共識大致已定的情況,仍有許多企業還沒進行碳盤查。

2021年,世界經濟論壇(WEF,World Economic Forum)在《淨零挑戰:供應鏈機會》報告中,強調「進行碳盤查,也就是建立供應商溫室氣體排放數據,是企業淨零第一個關鍵行動。」

在本(5)月19日,針對未來各種溫室氣體排放規範,環保署公告最新「溫室氣體排放量盤查作業指引」,提供尚未做過「碳盤查」的中小企業和住商服務業。作為企業進行溫室氣體減量的依循指引,開始進行每年定期盤查碳排。

環保署環管處處長兼氣候變遷辦公室主任蔡玲儀指出,這份新版的指引增加了對中小企業自行展開盤查的協助。其中,特別鎖定15萬家中小企業製造業與70萬家批發零售業。

面對2050淨零排放的目標,歐盟率先實施「碳關稅」,這也連帶衝擊全球企業、供應鏈。企業進行碳盤查,以及產品碳含量認證等,都是綠色轉型中至關重要的第一步。而政府又該如何幫助中小企業因應,並降低眼前 CBAM 所帶來的直、間接衝擊,持續是業界焦點。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