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台灣現場

核電已清零?卓榮泰報告未來「能源配比」,3前提下討論核能

行政院長卓榮泰(中)29日赴立法院報告能源配比與電價政策。示意圖。取自卓榮泰臉書

|

行政院長卓榮泰29日赴立法院報告能源配比與電價政策,指台灣2030年,達到綠電三成、燃煤兩成、燃氣五成的能源配比。這樣的能源配比,與今年1-8月的能源占比(燃煤40%、燃氣41.5%、核能5.4%、綠電10.5%)相較,代表綠電占比要在短短6年內再多近2倍,挑戰度不小。而依政府近年的電力開發規劃,新增的綠電,絕大多數仍是光電、風電為主。至於核能呢?卓榮泰指出,在3個前提下,政府抱持開放討論態度。

卓榮泰指出,台灣再生能源裝置容量已從 2016 年的 4.73GW(百萬瓩),增加到 2023 年底的 17.96GW,8 年期間成長 2.8 倍,發電量也翻倍成長,從 127.3 億度增加到 268.7 億度。以今年 1 到 8 月的統計資料來看,能源占比燃煤 40%、燃氣 41.5%、核能 5.4%、再生能源 10.5%(光電 5.2%、風電 2.6%),顯示趨勢上,燃煤發電占比逐步減少,低碳燃氣和再生能源的占比逐步增加。

他強調,8 年來台電火力電廠整體空汙排放減少 65%,從 2016 年的 10.7 萬公噸,降至 2023 年的 3.7 萬公噸;透過再生能源搭配低碳燃氣發電,替代燃煤,台灣電力排碳係數 8 年來也下降 6.79%。

★台灣第一個ESG與USR永續整合平台,加入ESG遠見共好圈★

2025 核電清零,綠電占比僅約 16.3%

由於核三廠 2 號機將於明年 5 月 17 日除役,輿論擔憂台灣進入「非核家園」後的供電狀況,卓榮泰也以 10 月 22 日當天為例,來預估未來。核三廠 2 號機自 10 月 21 日進入大修,為期 41 天,這段期間台灣的能源占比,核電已經「清零」。22 號當天,台電系統淨發購電結構為:燃煤 33.2%、燃氣 49.5%、再生能源 16%,以此推估,未來核三廠 2 號機除役後,台電系統(不含民間自發自用)的發電結構占比,應為:燃煤 29.6%、燃氣 52%、再生能源 16.3%。

政府積極推動再生能源,目標 2030 年占比達三成

為了讓綠電能在 2030 年達成占比三成的目標,政府將積極推動再生能源。

光電部分,截至今年 8 月,裝置容量已達 13.6GW,其中屋頂型光電已完成 8.6GW、地面型光電已完成 5GW,未來將優先推動漁電共生,整體太陽光電設置量則以 2026 年達成 20GW 為目標。

離岸風電部分,截至今年 8 月裝置容量已達 2.7GW,將積極布局新型風電技術,以擴大離岸風電設置場域,整體離岸風電設置量以 2028 年達成 7.9GW 為目標。

地熱部分,截至今年 8 月裝置容量已達 7MW(千瓩),其中淺層地熱(深度在 3 公里以內,發電潛能約 1GW)部分,政府已於宜蘭清水、台東金崙等地累計設置達 6 個案場,後續於大屯山、花蓮瑞穗等 10 大地熱潛能區進行探勘,加速開發。

深層地熱(深度在 3 公里以上,發電潛能約 40GW)部分,將積極布局,引進國際相關技術,進行技術驗證及建置示範案場。但卓榮泰並未提及未來地熱的發電目標。

圖/日前台灣首座「深層地熱探測井」在宜蘭員山正式開挖。張智傑攝

水力發電部分,截至今年 8 月裝置容量已達 2.1GW,近兩年水力發電量平均約 48 億度,約占全國發電的 1.7%,未來將推動對環境影響低的「小水力發電」,目前已掌握 23 個小水力發電案場,政府將訂定案場設置指導,導引業者採用低環境衝擊模式開發案場,並透過公民電廠方式鼓勵民眾參與設置。

卓榮泰:三個前提下,對核能抱持開放討論態度

至於其他電力來源,特別是核能的部分,卓榮泰仍重申先前的觀點,強調若未來新的核能技術,在安全、沒有核廢問題、社會也有充裕共識等三個前提下,「政府抱持開放討論的態度。」

另外,政府也已規劃建置,具快速起停特性的低碳新型燃氣機組作為橋接能源,包括台電及民營等新增燃氣機組,至 2033 年大型機組累計淨增加 17.86GW,「若能依規劃上線,台灣就不會缺電,但仍需國人及地方政府支持台電。」

藍委要求政府提出台電 4 年財務規劃

關於電價部分,卓榮泰指出,2022 到 2024 年國際燃料價格飆漲,台電燃料成本從 2021 年後,連續兩年超過 6000 億元,是俄烏戰爭前 3000 億元的兩倍,至今年 8 月止,台電累計虧損達 4200 億。

政府基於照顧民生及穩定物價、兼顧產業競爭力這兩項原則調整電價,預估對 CPI 的影響為 0.03 個百分點,且平均工業電價為每度 4.27 元,低於主要競爭國韓國的每度 4.65 元(2024 年 6 月),仍具產業出口競爭力。

不過針對台電的 4200 億虧損,民眾黨立委黃珊珊指出,台灣近年進口燃煤所支付的滯船費,從 2021 年的近 2 億、2022 年的 7 億,來到 2023 年的 20 億,「貨送來了卻沒有倉庫可以卸貨,只能放在船上等,賠錢給船東,3 年累計快 30 億。」

圖/民眾黨立委黃珊珊指出,燃煤滯船費3年賠近30億。示意圖。freepik by tawatchai07

她批評,這 30 億元,拿來蓋倉庫都蓋完了,代表台電沒有規劃好訂貨跟送貨的流程,「現在告訴我要漲電價,民眾怎麼能接受?」要求經濟部一個月內提出報告說明。經濟部長郭智輝在備詢過程不斷點頭,強調將對這項問題展開嚴查。

電價調整,由出口產業負擔成本

另外,國民黨立委牛煦庭也強調,政府這 3 年來已撥補台電 5000 億,這 5000 億都是納稅錢,要求經濟部盡快提出台電 4 年內的財務規劃,否則沒有討論基準,民眾擔心政府撥補將年年出現、沒完沒了。這一點訴求獲得郭智輝的首肯。

牛煦庭也詢問,現階段的能源框架讓政府陷入三難困境,要滿足照顧民生、維持產業競爭力,就要增加財政赤字,為了減少台電的財務負擔,未來電價勢必調整,「將改由民生或產業哪一方負擔這個成本?」郭智輝回覆,這一部分將由「出口產業負擔」,因為這些產業是服務外國人,但政府需要照顧本國人,但即便如此,調整後的電價也會比鄰近國家成本低,幫助產業繼續掌握競爭力。

他也坦言,這幾年台電支出壓力大,在於購電成本增加,而購電成本「大部分都是綠電,因為綠電成本本來就比較高。」政府除了持續思考如何降低綠電成本外,由於綠電是 RE100 企業的剛需,未來政府售電也會把這塊族群「切出來」,讓他們用綠電的價格購電,緩減其他以灰電為主族群的電價壓力。

延伸閱讀:「我怎可能是小白兔?」郭智輝提菲律賓蓋電廠惹議,澄清為降低台灣綠電成本

★現在就訂閱《ESG遠見》電子報,掌握更多永續轉型秘笈★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