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已正式進入「碳有價」時代。面對碳定價的趨勢與2050淨零目標,台灣企業如何接軌全球高碳經濟?遠見ESG共好圈分享台灣透過「五部曲」,協助企業邁向國際舞台。
台灣長期依賴石化、電子和高科技半導體等高碳排產業,隨著全球進入高碳經濟時代,各國相繼推出減碳規範和貿易政策,這些措施無疑加重了高碳產業的轉型壓力。為此,「遠見ESG共好圈」於29日舉辦了線上知識分享會,台灣大學風險社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周桂田教授分享,企業在高碳社會下應對產業轉型的挑戰與解方。
褐色產業走向綠色轉型挑戰
1960年代,台灣經濟迅速發展,輕重工業成為支柱,政府設立加工廠以增加外匯收入。70年代受十大建設政策影響,石化業、鋼鐵業等高碳排的「褐色產業」崛起,推動台灣成為「亞洲四小龍之首」,但隨之而來的是低電價、低水價和低人力成本對環境與社會的負擔加劇。
2018年後,台灣電子業,尤其半導體,在全球競爭力提升,但相較於國際上早已關注氣候變遷並簽署環保協定,台灣的「綠色轉型」進展緩慢。台灣經常被外界疑問「台灣電子業是不是綠色消費電子業?我們半導體是不是?」全球紛紛確認台灣產業「準備好了沒?」
★台灣第一個ESG與USR永續整合平台,加入ESG遠見共好圈★
周桂田表示:「台灣對於其他國家來說,相對來說系統鬆散,對風險的重視也不足。現在要邁入先進技術的競爭與創新發展,並朝向環境友善、以人為本的方向轉型,相對較於困難。」
此外,受全球化的轉型趨勢,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曾指出,「全球化的自由貿易已經死了,各國都要把勞動力帶回來。」台灣從低價能源和低成本勞力的舊有思維中轉型。
淨零碳排五部曲,接軌全球綠色產業
為了能夠接軌全球淨零碳排目標,周桂田教授提出全球淨零與ESG「五部曲」,分別是「全球邁向淨零碳排」、「RE100全球生產鏈」、「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歐盟永續分類標準」及「盡職調查和綠色金融的公平轉型」。
首先,全球邁向淨零碳排。隨著聯合國和主要經濟體設定2050年淨零碳排目標,全球溫室氣體排放標準日趨嚴格,許多國家相繼宣布具體目標,例如韓國與日本於2020年設定2050年碳中和目標,中國則宣示「2030年達碳巔峰、2060年碳中和」。
台灣於2021年正式宣布2050年淨零目標,並將其納入《氣候變遷因應法》,進程較其他東亞國家慢了一年多。因此,台灣產業需加速技術創新來降低碳排,才可接軌國際。
第二,目前數百家跨國企業已承諾加入RE100,承諾使用100%再生能源。台灣作為全球供應鏈中的重要環節,製造業面臨國際品牌對碳排管理的嚴苛要求,需加速實現再生能源目標並協助供應鏈夥伴進行碳盤查。台灣在能源轉型方面尤其需要突破,特別是在電力供應相對緊張的情況下,確保企業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
第三,CBAM規範進口產品的碳排放,要求未實施碳定價的出口國付出「碳關稅」。這項措施對台灣出口導向的製造業產生重大影響,尤其是高碳排的石化和鋼鐵產業。若不達標,將可能面臨貿易壁壘。台灣目前已制定相應碳費政策,並透過減免方案刺激企業低碳轉型,進一步提升出口產品的競爭力。
第四,2020年,歐盟推出永續分類標準(EU Taxonomy),為金融投資設置標準,旨在引導資金流向具永續發展的企業,涵蓋氣候變遷減緩與調適、水資源、循環經濟、污染防治、生物多樣性及生態保護等六大領域。企業經濟活動需符合四項條件:重大環境貢獻、不損害其他環境目標、遵守社會與人權保障,以及符合技術篩選標準。
台灣參考歐盟標準,推出本地版永續分類指引,從盤點、揭露、影響力發揮、台灣模式、國際化等五大方向推動永續發展。這項政策要求企業全面評估其活動對環境與社會的影響,以符合永續標準,並在國際市場上增強競爭力。
最後,歐盟近年相繼推出《企業永續發展報告指令》(CSRD)和《企業永續盡職調查指令》(CSDDD),將勞動權益與社會公平納入法規體系,並要求成員國將此納入國內法。台灣經濟部於2024年8月發布《臺灣供應鏈企業尊重人權指引》草案,幫助企業識別並減少對人權的潛在負面影響。
周桂田表示:「這些議題都是全球目前ESG發展趨勢,台灣身為全世界重要供應鏈一環,必須要進入這遊戲規則。未來這些規範都是金管會需要揭露在永續報告書內,成為企業重要ESG指南。」
綠色金融四支箭,激勵金融助企業轉型
為實現綠色金融與淨零排放的目標,逐步建立起完善的綠色經濟體系。周桂田表示,透過「四支箭」政策方向,政府正積極引導金融機構與企業投入綠色產業,並降低碳排放,以加速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
第一枝箭,綠色金融1.0-2.0。政府於2018年啟動「綠色金融1.0」,鼓勵金融機構投資綠能產業,並於2020年進一步推出「2.0」,擴大至支持企業碳盤查。這些政策措施有效降低企業取得綠色貸款的門檻,促使企業積極投入減碳行動,同時也帶動金融機構積極參與綠色金融市場,為產業轉型提供資金支持,並降低企業轉型成本。
第二枝箭,宣示2050淨零碳排路徑圖。政府宣布2050年淨零碳排目標,並推出12項涵蓋能源、產業、生活等面向的戰略,明確了台灣低碳轉型的路徑,更為產業指明了發展方向。政府透過這些政策,鼓勵企業積極投入綠色技術研發,提升能源效率,以符合國際減碳標準,確保台灣產業在全球供應鏈中保持競爭力。
第三枝箭,綠色金融3.0與永續經濟活動指引。為深化綠色金融,政府在2022年提出綠色金融3.0計畫,並啟動永續經濟活動指引,進一步完善氣候風險資料庫和碳定價機制。這些措施讓金融機構能更精準地評估企業的減碳努力,有助於企業獲取融資支援,實現減碳目標。
第四枝箭,修訂與新增法案、啟動碳交易。環境部近年修訂了氣候變遷法,並公布碳費與碳權交易,逐步落實碳交易機制。再者,政府確立碳費金額並實施優惠措施,激勵企業改善製程,降低碳排放。此法規讓企業在減碳轉型上有更明確的經濟誘因,也避免企業單純透過漲價轉嫁成本。政府藉由此制度與歐盟接軌,使台灣企業具備符合國際標準的競爭力。
周桂田認為,透過綠色金融政策與碳定價機制,台灣逐步走向綠色經濟。這些政策鼓勵企業主動減碳,並在全球供應鏈中建立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