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世界經濟論壇」於1月20日正式登場!今年論壇以「在智慧時代的全球協作」為主題,匯聚全球領袖來共同面對地緣衝擊、經濟增長與能源轉型等關鍵挑戰。討論圍繞五大核心主題展開,其中之一主題為「守護地球」,聚焦於解決氣候問題,為地球未來尋求可行的方案,今年的議題方向究竟如何?
「2025世界經濟論壇」在瑞士達佛斯(Davos)、克洛斯特斯(Klosters)舉辦,今年論壇主題定為「在智慧時代的全球協作」(Collaboration for the Intelligent Age),靈感來自世界經濟論壇創辦者克勞斯施瓦布(Klaus Schwab)提出觀點:「這是一場超越技術本身的時代革命,也是一場社會革命,具備提升人類福祉的潛力,但同樣可能造成分裂。」技術融合正在快速重塑世界,推動人類邁向一個重要轉折點。
面對持續科技整合與超智慧時代,邀請全球領袖探討如何促進協作、避免碎片化,創新技術是否能解決氣候變遷與技術濫用等挑戰,以及集體行動與負責任的領導者如何落實平等、永續與合作的願景。
對此,今年圍繞五大核心議題展開深度討論,分別是重建信任(Rebuilding Trust)、重塑成長(Reimagining Growth)、投資人才(Investing in People)、守護地球(Safeguarding the Planet)、智慧時代的產業發展(Industries in the Intelligent Age)。
★台灣第一個ESG與USR永續整合平台,加入ESG遠見共好圈★
再生能源工程師、電動車專家為2025年重點人才
今年「投資人才」議題把綠領人才未來面對地緣經濟風險、綠色與科技轉型的培育人才重點,企業與國家才能夠支撐現代化與韌性社會,推動永續經濟發展。
根據世界經濟論壇近期發布《2025年就業未來報告》顯示,隨著綠色轉型及能源發電與儲能技術的普及,自動駕駛與電動車專家,以及環境與再生能源工程師等職缺,已躍升為增長最快的15大熱門職業之一。(表)
報告指出,氣候變遷因應已成為全球第三大轉型趨勢,而在綠色轉型相關議題中,以減緩氣候變遷最受關注。調查顯示,有47%的企業預期未來五年內,氣候變遷減緩將改變其經營模式;另有41%的雇主看好氣候變遷適應帶來的產業變革。
另一方面,氣候議題也促使企業更重視環境治理,環境治理首次進入《就業未來報告》15大增長最快技能榜單。此趨勢不僅反映出企業對氣候議題的高度關注,更顯示出企業將來更願意投入永續、環境相關規劃。
2025~2030年間增長最快的15大熱門職業
名次 | 職業名稱 |
1 | 大數據專家 |
2 | 金融科技工程師 |
3 | AI與機器學習專家 |
4 | 軟體應用開發工程師 |
5 | 安全管理專家 |
6 | 資料倉儲專家 |
7 | 自動駕駛與電動車專家 |
8 | UI與UX設計師 |
9 | 輕型卡車或送貨服務司機 |
10 | 物聯網專家 |
11 | 資料分析師、科學家 |
12 | 環境工程師 |
13 | 資訊安全分析師 |
14 | 開發維運工程師 |
15 | 再生能源工程師 |
企業推動DEI措施,47%雇主人才庫擴增有感
在公司治理方面,根據《2025年就業未來報告》調查,保障員工健康與福祉成為吸引人才最優先策略,有64%雇主認為此舉可提升人才供應。同時,再訓練與技能提升計畫及完善人才晉升機制也被視為關鍵措施;政府資金補助與相關政策更獲廣泛支持。
「性別平等是應對全球挑戰最佳機會!」是2024年世界經濟論壇「「水晶獎」得主楊紫瓊得獎感言。《2025年就業未來報告》更進一步調查指出,目前有47%雇主認為開發多元人才庫可擴大人力,相較兩年前10%大幅增長;83%的企業已落實此項政策,其中北美公司與員工超過5萬人的企業,推動率分別達96%及95%。
在2030前,52%雇主預期將提撥更多營收用於薪資,僅7%認為薪資比重會下降。薪資策略著重與生產力掛鉤及吸引留才;另有一半企業因應AI轉型,66%計劃招聘具AI專長人才,40%則預計縮減可由自動化取代之職缺。
保護主義政策阻礙2050淨零努力
在「守護地球」主題上,今年論壇聚焦在確保能源的可負擔性、安全性與永續性的能源三難題,解決氣候問題應擴大合作與資金規模,才能推動去碳化、自然正向轉型,並確保資源系統循環與韌性。此次論壇希望藉由全球中心平台整合公私部門資源,利用創新合作、增加融資與前沿技術的應用來推動氣候與自然行動。
世界經濟論壇與麥肯錫公司日前共同合作發布《2025 年全球合作晴雨表-第二版》指出,現有技術若能充分部署,2050年基準情境下人為排放量最多有90%能大幅減排,但至今全球僅完成不足10%的所需技術部署。
雖然2023年來自公共與私營部門的氣候融資創下新高,但僅達實現全球淨零目標年度資金需求的10%至20%。此外,與2023年相比,2024年陸地和海洋保護區的增長幾乎停滯,海洋保護區甚至下降了1.3%,關於自然資本的合作指標同樣大多停滯。顯示各國在氣候與自然資本保護方面的合作仍有巨大進步空間,報告強調,實現氣候目標需要更多的國際合作與資金流動,才能推動真正的改變。
「主要經濟體的保護主義政策可能嚴重影響2050年前實現淨零的努力」報告指出,不斷增加的貿易限制,特別是在低碳技術等關鍵創新領域,不僅對全球合作構成重大風險,也可能拖累全球永續發展目標的進展。目前,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中,僅有17%的項目正按2030年規劃推進。
但樂觀的是,低碳技術貿易量在2023年增長12%,以及2024年上半年,太陽能與風能部署比去年同期新增36%,電動車部署則成長25%。同時,新興技術如鋼鐵與氨氣去碳化的創新,為能源轉型開創新合作途徑,例如促進非洲與歐洲之間「氫衍生品」與「綠色鋼鐵」的貿易流通。
低排放技術的加速推廣,也顯著降低每單位經濟產出的碳排放。太陽能與風能的應用減少了對煤炭與天然氣發電的依賴,而電動車的普及則降低了石油需求。
樂觀派認為,創新與技術趨勢正在推動全球合作,數位化經濟進程更進一步促進新技術的廣泛採用,這些發展將持續帶來積極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