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專家觀點

日本生物多樣性保護成功祕訣:從立法到企業實踐,台灣如何借鏡?

日本政府致力保護當地生態多樣性,促進宣導提高民眾意識。取自日本國家公園官網

|

【編按】全球生物多樣性正快速消失,WWF報告揭示物種數量銳減,威脅生態與經濟。日本如何成功保育?他們自1972年起推動立法,例如《生物多樣性基本法》,並鼓勵企業參與,如花王公司的永續措施。台灣面臨同樣挑戰,如何有效保護生物多樣性?該如何從日本的經驗中借鏡?

自然保護行動已無法趕上消失的速度

從皚皚白雪覆蓋的北方森林,到珊瑚叢生的太平洋,再到陸地上的國家公園與保護區,這些自然資源中的生物多樣性逐漸引起了關注,並且開始採取相應的保護行動。然而,隨著原始棲息地的消失和物種滅絕的速度不斷加快,這些努力似乎無法跟上變化的步伐。

根據世界自然基金會(WWF)2024年《地球生命力報告》(Living Planet Report),過去50年(1970至2020年)來,全球5,495個野生物種和近35,000個物種群體的數量發生了顯著變化。特別是淡水生物的數量減少最為嚴重,高達85%;其次是陸地生物和海洋生物,分別減少了69%和56%。從地區分布來看,物種數量下降最嚴重的是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下降幅度達95%;其次是非洲(76%)和亞太地區(60%)。

總體來說,人類的糧食生產系統對棲息地的破壞和喪失,對野生動物構成了最大的威脅,其次是過度利用、外來物種入侵和疾病。這些現象促成了第六次大規模滅絕的出現,並將對生態服務系統、糧食安全、氣候變遷以及經濟發展等方面造成嚴重影響。

★台灣第一個ESG與USR永續整合平台,加入ESG遠見共好圈★

有鑑於此,日本早在1972年就開始關注自然資源的保護,並積極採取相關措施。首先,日本於1972年制定了《自然保護法》(Nature Conservation Act),隨後於1992年推出了專門保護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的《瀕危物種保護法》(The Act on Conservation of Endangered Species of Wild Fauna and Flora)。2008年,日本又頒布了《生物多樣性基本法》(Basic Act on Biodiversity),進一步強化了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法律框架。

除了立法手段外,日本也注重官民合作,與聯合國大學高等研究所(UNU-IAS)共同提出了《里山倡議國際夥伴關係網絡》(The International Partnership for the Satoyama Initiative,IPSI)。這一倡議旨在促進全球範圍內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和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並且充分體現了日本在保護生物多樣性與資源永續利用方面的承諾。

接下來,本文將探討日本如何在公部門層面,如何利用生物多樣性基本法設定的主要目標與行動,而企業層面又以何種措施因應生物多樣性管理。

圖/日本早已制定許多與生物多樣性的相關措施。示意圖。X by @UNUIAS

日本政府為何如此積極?

日本森林面積約為2,500萬公頃,佔全國土地面積約66%,可見日本國土中有三分之二均為森林,是一個擁有豐富森林資源的國家。日本森林由40%的人工林、50%的天然林與10%的竹林組成。

此外,由於日本南北狹長、地形複雜,及氣候多元,從而孕育出各式各樣的森林樣態,也因此提供了陸生動物良好的棲息場所。根據Ohdachi等人在2009年的研究指出,除了海牛目(俗稱美人魚)、鯨目、海豹科、海馬科外,日本擁有101種本土陸生哺乳類動物正在或曾經於森林棲息過,而且其中51.5%為特有種。

綜觀,日本在江戶時代對於森林管理有著相對嚴格的制度,不過隨著工業革命開始,對於木材的需求開始提升。因此快速推行造林政策,選擇生長迅速的單一樹種,進行大規模種植。

然而,在此期間,日本也經歷木材進口自由化,其80%的木材用量開始依賴進口材料。主要原因之一是價格便宜、數量大、供應穩定的進口材料較價格昂貴的國產材料更受歡迎。

但伴隨而來的問題是,日本本土可利用的木材資源被閒置且無人照管,退化的森林不僅無法發揮應有的防止泥沙徑流、補充水源等各種功能,加上因環境汙染等因素,致山村活力下降,例如里山森林資源不再被人們使用造成年久失修,讓日本天然林面積減少至少15%,間接影響著物種生存的條件。

圖/日本國土約三分之二為森林,各種條件使這片土地孕育出許多物種。示意圖。取自Japan Forest官網

日本政府與私部門的努力

日本政府為扭轉生物多樣性持續喪失趨勢,早於2008年已經建立《生物多樣性基本法》完整的法律體系,該體系分別由《自然保護法》、《國家公園法》、《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保護法》、《野生動物保育與適當狩獵法》、《外來種入侵法》、《生物多樣性保護與永續利用法》、《自然恢復促進法》、《生態旅遊促進法》,以及《促進生物多樣性保育區聯盟法》以上9部法律組成,但對野生動物保護與管理影響最大的是《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保護法》與《野生動物保育與適當狩獵法》。

《生物多樣性基本法》旨在透過全面系統性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護與永續利用措施,保護豐富的生物多樣性與自然共存,讓人類在未來享受自然所提供的福祉。

為了落實《生物多樣性基本法》的目標,日本規定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企業經營者及私人組織必須制定相應的策略與行動計畫。同時,公民也被要求根據基本原則,認識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並採取相應行動,譬如適當處理外來物種、選擇有利於生物多樣性的商品或服務,減少對生物多樣性造成的負面影響,以實現資源的永續利用。

為了達成這些目標,相關的基本措施可被歸納為以下三大重點:

  1. 行動措施以保護自然/生物為首要任務:
    (1)保護地區生物多樣性。
    (2)野生動物物種多樣性保育。
    (3)防止外來物種等造成之損害。
  2. 重視永續利用的行動:
    (1)促進國土與自然資源合理利用。
    (2)促進基因等生物資源合理利用。
    (3)引導企業之商業活動兼顧生物多樣性。
  3. 共同行動
    (1)推動有助於防止全球暖化之措施。
    (2)協調配合,反映民意,推動志工活動。
    (3)推進基礎研究。
    (4)推廣科學技術,包括強化實驗研究。
    (5)透過教育、人力資源發展來提高民眾意識。
    (6)推進經營計畫等規劃階段環境影響評估。
    (7)促進國際合作。
圖/為落實基本法目標,日本政府與私部門共同努力,致力減少對生態環境產生的影響。取自日本國家公園官網

此外,日本企業在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也積極行動。例如,花王公司於2022年4月修訂了《生物多樣性基本政策》,致力於推動永續原料的採購及技術開發。2023年,花王根據TNFD的LEAP方法(測試版0.3)評估了其業務與生物多樣性之間的關係,並確定主要自然風險為廢水排放、塑膠汙染與森林砍伐。為應對這些風險,花王公司計畫導入森林碳足跡、研發節水型洗衣粉、採購永續材料等措施。

這顯示了日本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努力,並結合了「由下而上」與「由上而下」的模式,促進政府、企業與民眾共同維護生物多樣性。

生物多樣性保育的三大建議

綜整上述說明,可以清楚地理解到日本《生物多樣性基本法》的內涵,主要集中於三大軸向:保護自然和生物為首要任務、強調永續利用行動以及推動公私共同行動,這些措施跳脫了單純保育的限制,形成了更加全面的保護框架。對於台灣而言,雖然在生物多樣性保育方面已經有不少努力,但仍存在一些挑戰。借鏡日本推行《生物多樣性基本法》的經驗,以下是三項建議:

一、強化部會生物多樣性保育資源整合

台灣與日本情況相仿,除了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更訂立諸多落實生物多樣性目標之法規,且由不同主管部會負責,有必要強化部會間的網絡資源整合,以避免形成資源錯置與浪費。

二、推動生物多樣性基本法立法

目前國內自然保育相關的法規除橫向整合不夠外,還停留在理念推廣層次,較屬於被動式保育,對於真正要達成扭轉生物多樣性喪失的力度仍不足夠。鑒於國際自然正向概念風起雲湧,國內與自然或生物多樣性保育制度與法規與時俱進,建議應參酌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GBF)與日本生物多樣性基本法成功範例,結合各方力量推動生物多樣性基本法立法。

三、倡議共同行動

日本生物多樣性基本法強調公私部門共同行動的落實,近年來台灣政府各機關積極媒合企業ESG活動,導入生物多樣性保育新力量,顯示政府已經關注到企業協同保育行動至關重要。反觀企業除ESG報告需求外,更有TNFD對於企業營運要指認對自然依賴、影響、風險與機會的評估,讓企業專注到更多更深層的保育措施。因此,為加速推動生物多樣性基本法立法工作,應展開社會各層面的合作,從政府到企業乃至於社會大眾共同行動,推動立法盡速恢復自然生態系統。

圖/應展開社會各層面的合作,以加速推動生物多樣性基本法立法工作。是意圖。freepick by creativeart

延伸閱讀:從萌芽到豐碳:元杉森林打造綠碳金礦

文:邱祈榮、陳冠婷;本文章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遠見》立場。

★現在就訂閱《ESG遠見》電子報,掌握更多永續轉型秘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