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衛院日前發布的報告中,特別提到腦中風的風險出現驟增的趨勢。示意圖。freepik by kjpargeter
▋極端天氣成中風因子!國衛院:氣溫驟升6度、驟降14°C增2倍中風
▋面對美關稅挑戰!台灣10年2000億美元採購,液化天然氣成焦點
▋無碳能源轉型!Google在台簽署首個10 MW地熱購電協議
▋ETC上路九年減碳264萬噸!遠通電收助節省11億公升燃油
▋台東海岸58座風機計畫遭抵制!彭啓明:不鼓勵陸域風電
極端天氣成中風因子?國衛院:氣溫驟升6度、驟降14°C增2倍中風
根據衛福部統計,2023年國人十大死因中,腦中風排名第四,每年因此失命或造成失能的人數高達上萬。國家衛生研究院於14日發佈的報告指出,極端天氣對心血管健康的威脅正逐漸升高,特別是腦中風的風險更出現驟增的趨勢。
研究團隊分析了2001年至2020年間超過110萬例首次急診中風的病例,並結合全台氣候紀錄與空氣汙染數據,採用兩日內氣溫變化來進行評估。
研究結果顯示,若兩日內氣溫驟升超過6°C,缺血性中風的風險便會提高超過2倍;而當氣溫驟降超過14°C時,出血性中風的發生率同樣暴增2倍。
★台灣第一個ESG與USR永續整合平台,加入ESG遠見共好圈★
此外,報告發現當最高氣溫超過35°C時,缺血性中風風險會超過兩倍;而最低氣溫低於16°C,則使出血性中風風險也會翻倍上升。
報告強調,未來公共衛生政策中應將天氣預警機制和健康風險通報系統納入考量,並加強對高風險族群的健康監測與預防措施,以降低突發性氣溫變化對民眾健康帶來的衝擊。
面對美關稅挑戰!台灣10年2000億美元採購,液化天然氣成焦點
面對川普拋出關稅政策,台灣出口面臨潛在壓力,總統賴清德日前在《彭博社》投書中強調,台灣將主動因應這一局勢。他提出的對策包括推動台美零關稅、增加軍購與對美投資,並取消非關稅貿易障礙。同時,賴清德明確表示,台灣將「快速擴大」對美採購規模,涵蓋能源、農業及製造業產品,以改善雙邊貿易不平衡問題。
「政府部門預估未來10年內將向美國採購總額達2000億美元,約合新台幣6.5兆元,這一數字尚未包括民間進口部分。」經濟部長郭智輝於10日在立法院答詢時指出,天然氣將成為採購重點之一,未來美國液化天然氣(LNG)在台灣進口結構中的比重有望提升至30%。此外,發電機組等能源設備也列入政府的採購清單中。

針對財源問題,郭智輝與行政院長卓榮泰表示,台灣部分進口商品將採取「進口後轉賣」模式。以液化天然氣為例,政府買進後再轉售,資金運作將採取滾動式安排,有效減輕財源壓力。卓榮泰補充,目前經濟部和國營企業已完成初步的採購需求盤點,外交與經貿單位也正協調建立與美方的談判機制。
無碳能源轉型!Google在台簽署首個10 MW地熱購電協議
Google與台灣倍速羅得(Baseload Capital)於15日簽署了首宗企業地熱購電協議,標誌著Google在亞太地區首次推動地熱購電計畫。根據該協議,台灣倍速羅得將負責開發一座提供10 MW全天候運作電力的地熱電站,為Google台灣資料中心及辦公室穩定供應無碳電力。
為了落實無碳能源戰略,Google還對倍速羅得進行了股權投資,以加速地熱技術的商業化,進而降低未來計畫的成本。這項合作與Google此前支持台灣1 GW太陽能計畫相輔相成,共同推動了一系列潔淨能源解決方案。
地熱能源利用地底深處的熱能發電,不受日夜與天氣影響,具有全天候供電的優勢。台灣位處環太平洋火山帶,擁有豐富的地熱資源,這使得地熱成為可靠的基載電力來源,可以與太陽能、風力等間歇性再生能源形成有效互補。
此外,這次的地熱購電計畫將成為台灣政府達成「2050年6 GW地熱規模」遠景目標的重要推手。政府與產業界正密切合作,不斷改善地熱能源法規和許可程序,為國內市場成熟和規模化鋪路。

ETC上路九年減碳264萬噸!遠通電收助節省11億公升燃油
遠通電收所營運的ETC系統自2013年底全面推行以來,根據統計,其廣泛應用已減少約264萬噸二氧化碳排放,這一減排量相當於7127座大安森林公園一整年吸收的碳量。
交通部運輸研究所的資料顯示,過去九年中,ETC系統已處理超過640億筆通行交易,節省燃油總量達11億公升。不僅如此,系統還大幅減少了紙本回數票的印製,累計節省紙張量相當於1.2萬座台北101大樓的高度。
此外,遠通電收透過「eTag停車扣繳」與uTagGo App會員服務的整合,降低行車碳足跡。全台逾2500座合作停車場現已提供快速進場免取票服務,並以電子發票取代傳統紙本發票,有效減少紙張浪費。
台東海岸58座風機計畫遭抵制!彭啓明:不鼓勵陸域風電
台亞風能計畫在台東海岸設置58座陸域風電機組,裝置容量約406MW,範圍涵蓋台東市、東河鄉及鄰近地區。消息一出,當地輿論反應激烈,台東縣政府隨即表示「不支持未經地方共識的陸域風力開發案」,而經濟部長郭智輝也曾表示:「縣府不同意,我們也不可能同意。」
環境部長彭啓明於14日接受媒體聯訪時指出:「我個人並不鼓勵陸域風電開發,並呼籲經濟部在事前審查時必須嚴格把關,再將案件移交環評委員會審核。」

彭啓明說明,台灣的環評制度由經濟部與環境部共同主管,若風機設置點距離500公尺內有建物或民宅,其通過的可能性將極低。根據過去的環評資料,2023年內多數陸域風電案因選址不當或衝擊措施不足而屬補件再審,尚未獲得明確的開發許可。
此外,環評論壇上針對該計畫的留言數已逾3000則,當地反風電自救會也發起連署,要求政府重視民意,阻止可能衝擊東海岸景觀與居民生活的不當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