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上市公司組別中,台積電成績位居前5%。示意圖。by shutterstock
▋最新公司治理評鑑出爐,台積電、鴻海等入列前5%
▋全台瘋媽祖!沿途垃圾達百噸,清潔隊靠「這點」回收率提高15%
▋涵蓋160萬家企業碳排數據,CRIF ESG Bureau助台新掌握永續風險
▋防市府「黑箱」?新北氣候條例公告條款惹議
▋知名打卡點成死亡現場,綠蠵龜屍漂被魚線纏,海廢惹得禍?
最新公司治理評鑑出爐,台積電、鴻海等入列前5%
臺灣證券交易所與櫃買中心於5月7日同步公布了第11屆公司治理評鑑結果,本次評鑑共涵蓋976家上市公司與773家上櫃公司,總計1,749家企業參與。評鑑從「維護股東權益」、「強化董事會運作」、「提升資訊透明度」與「推動永續發展」四大構面切入,透過75項指標加上額外加減分,最終以百分制計算總分,並依序將企業分為7個級距。
在上市公司組別中,成績位居前5%的49家企業橫跨電子、通訊與基礎設施等領域,包括台積電、鴻海、聯發科、東和鋼鐵、遠傳電信、友訊以及台灣高鐵等指標企業;上櫃公司前5%的39家則以半導體和精密製造為主,像是環球晶、朋程、穩懋與精測等廠商。
金融保險業在本屆評鑑中獨立公布,前10%的上市櫃金融保險公司名單中出現了彰銀、京城銀與玉山金等金控企業,展現資產品質與風險管理備受重視;而電子類市值逾100億元的企業則有約30家躋身前10%,其中光寶科、聯電與台達電等大廠尤為突出;同樣條件下的非金融電子業,台泥、儒鴻、聚陽等多元產業龍頭也進入前10%。
★台灣第一個ESG與USR永續整合平台,加入ESG遠見共好圈★
為因應國際趨勢並加強環境與社會面向,證交所將在2026年第四季發布2027年評鑑指標時,正式將「公司治理評鑑」更名為「ESG評鑑」,並預計於2027年4月公布首屆ESG評鑑結果,協助企業深化永續治理與資訊揭露。
全台瘋媽祖!沿途垃圾達百噸,清潔隊靠「這點」回收率提高15%
苗栗白沙屯拱天宮「粉紅超跑」媽祖徒步進香活動持續熱烈進行,今年報名人次突破32萬。尤其在3日與4日北港鎮參與的信眾多達10萬人次,創下近年新高,也讓沿途產生的垃圾量較去年幾乎增長一倍。
為應對大量廢棄物,北港鎮自4日凌晨起動,動員約200名清潔隊員與志工,分區收集沿路飲料瓶、紙杯、餐盒與廚餘等各類垃圾。到5日為止,已清運垃圾約85噸,可回收物則達13噸。面對急增的垃圾量,清潔隊長黃正耀指出,今年特別加強分類宣導,並增設分類桶,顯著提升回收效率,也減輕了後端處理壓力。
過去垃圾常因缺乏分類機制,導致廚餘與可回收物混雜,增加處理難度與成本。今年進香路線沿途利用廣播與指示牌提醒信眾正確投放,並安排志工現場引導,讓大宗廢棄物得以妥善分類。後勤團隊同時將廚餘與可回收物分袋裝運,避免二次汙染,並分流調度十餘輛垃圾車與回收車,分時段回收,確保道路不致堆積垃圾。
進香結束後,北港鎮環保單位將緊接著展開環境消毒與登革熱防治作業,並計畫將今年經驗編入常態作業手冊,提供未來大型宗教及民間活動參考。事前的宣導、完善的分類設施與充足的人力動員,使垃圾清運效率大幅提升,回收率提高約15%,也讓進香路線更加乾淨整潔,為信眾營造了更舒適、安全的參與環境。

涵蓋160萬家企業碳排數據,CRIF ESG Bureau助台新掌握永續風險
台新銀行與CRIF中華徵信所於7日宣布策略合作,將共同推動台灣永續金融的發展。台新銀行將導入CRIF全新開發的ESG Bureau平台,整合全台約160萬家企業的碳排放預估數據與水災、坡地崩塌等實體風險指標,成為執行「認識客戶」(KYC)與「永續金融授信評估」的核心工具。這讓台新能即時掌握交易對象在ESG三大面向的表現,並精準控管授信風險。
ESG Bureau專為中小企業量身設計,降低它們在永續資訊揭露上的門檻。平台已匯集逾千家上市櫃公司年報與CSR報告,並收錄約400份中小企業自願揭露的永續數據。透過CRIF獨家研發的數據模型,平台可預估企業碳排放、評估多項實體風險,並以標準化評分體系為金融機構提供可比、量化的風險基準,大幅提升對不同規模企業的分級管理與動態監控能力。
過去不少企業因缺乏一致且完整的永續數據,難以向銀行申請綠色授信。ESG Bureau透過量化指標,幫助台新銀行識別真正具備永續潛力的客戶,並依據風險層級設計差異化的綠色授信條件,鼓勵企業加速碳管理與治理改善,有效引導其朝淨零目標邁進,同時提高授信透明度與效率。
台新銀行將率先於中小企業客群中推廣ESG Bureau功能,鼓勵更多企業主動揭露永續資訊,為淨零轉型奠定基礎;並結合金管會「綠色及轉型金融行動方案」指引,運用CRIF標準化工具與認證機制,為台灣中小企業提供更完善的資金支持與創新金融服務。
延伸閱讀:電價漲別怕!永豐數位卡串鼎新ERP,助企業省時減碳降成本
防市府「黑箱」?新北氣候條例公告條款惹議
新北市議會目前正在審議《新北市氣候變遷因應行動自治條例》,希望帶動本市在2030年前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並於2050年達成淨零目標。然而,條例中多處授予市府高度裁量權,遭議員質疑缺乏監督機制。
議員鄭宇恩指出,第20條規定「本府指定之公私場所販賣之購物用塑膠袋樣式、規格、容積、售價及販售方式,由本府公告」,卻未說明公告程序與議會的審查方式,形同空白授權,難以監督市府執行。
環保局副局長朱益君回應,條例採用分階段公告機制,首階段將先由市府公告量販店,之後再依推動成效,陸續納入超商和傳統市場,避免頻繁修法造成法令不穩。他並承諾,未來所有公告都會依照《行政程序法》辦理,並在發布前送交議會備查,確保透明與可監督。
另一方面,議員黃淑君質疑第19條「重複性使用餐具」的規範不夠明確,要求環保局進一步界定「重複使用餐具」的範圍及相應罰則。針對此議題,朱益君表示,市府將參考食安與環保標準,擬定具體定義與範例,並同步在公告中說明,讓業者和民眾都能清楚遵循。
此外,有議員關切美國宣布退出巴黎協定後,國際氣候政策變動是否會影響本市的條例方向。朱益君強調,新北市的淨零路徑與中央環保署目標保持一致,不論國際局勢如何變化,市府仍將加速推動減碳方案。條例一旦通過,本市將立即報環保署核定,並迅速進入執行階段。

知名打卡點成死亡現場,綠蠵龜屍漂被魚線纏,海廢惹得禍?
台東三仙台合歡洞旁的海池近日驚見一隻已死亡多時的綠蠵龜,櫓狀龜殼長約50公分、寬35公分,牠的頸部與四肢被廢棄釣線緊緊纏住,屍體嚴重腐敗,無法完整保留,只得就地掩埋。
海洋保育署研判,這隻海龜並不是因為被纏繞而死,而是死亡後隨海流漂離,才被遺棄的漁具勾住。海保署海洋生物保育組科長莊士鋒表示,東部海域正好是海龜洄游路徑,受季風、颱風或洋流影響,經常可以看到帶著漁網或釣線的死亡海龜被沖上岸。2024年,全台共通報325起海龜擱淺事件,其中237隻不幸死亡,台東就佔了52例。
面對廢棄漁具對海洋生態的威脅,台東縣政府已規定漁網和刺網必須實名登記並回收。台東縣農業處漁業畜產科長陳登裕強調,船隻若無法帶回使用完的刺網,必須向主管機關通報,否則將面臨3萬元至15萬元的罰鍰,以嚴防海洋中再增塑膠與漁具垃圾。
台灣海洋大學名譽教授程一駿提醒,健康的海龜通常能避開海洋碎片,只有在體力衰弱或飢餓時,才容易被纏繞。他呼籲大家降低海洋廢棄物產生,不隨手丟棄塑膠或漁具,並踴躍參與海岸清潔,還給海龜一個乾淨安心的家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