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全球趨勢

什麼是社區支持農業?從英國托特尼斯到台灣三元生活的CSA實踐

台灣宜蘭冬山的「三元生活實踐社」以類似的精神開展CSA行動。取自三元生活實踐社官網

|

在一場場氣候危機與糧食不安全的挑戰中,「吃得安心」已不僅是消費者的奢望,更是社會系統必須直面的課題。近年來,一種重新連結人、土地與食物的模式——社區支持農業(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簡稱CSA),正逐漸在世界各地萌芽。這不只是購買蔬菜的方式,更是一場關於信任、共擔與再地方化的社會實驗。

什麼是CSA?一場風險共擔、信任為本的農業協作

「CSA」是一種由農夫與消費者共同協定的耕作模式。在傳統市場的運作中,農民是風險承擔者,消費者則是購買者與評價者;然而在CSA中,角色發生了根本轉變:消費者在產季開始前預繳一筆費用,作為農夫購買種子、肥料、農具等的啟動資金,收成都由參與者共享。豐收時分得更多,歉收時則分得較少,農民與消費者彼此共擔風險。

而CSA不只是資金上的協作,更是一種關係的建立。消費者參與農事、拜訪農場、理解作物生長的過程,也認識種出這些食物的農夫與他們的理念。所繳費用不只是「買菜錢」,而是一種對土地與人的承諾與支持。

★台灣第一個ESG與USR永續整合平台,加入ESG遠見共好圈★

從農夫的角度來看,他們則承諾以友善土地的方式種植、誠實面對耕作成果,並與會員保持資訊透明與理念共享。正如CSA倡議者伊莉莎白・韓德森(Elizabeth Henderson)所言,這是一場由下而上的「食物民主化運動」。

案例一:英國托特尼斯的在地糧食革命

托特尼斯(Totnes)是英國西南部德文郡的一座小鎮。這座人口不到一萬的小鎮,卻因為率先發起「轉型運動」(Transition Town)而聲名大噪。在面對過度依賴大型超市、高碳足跡與環境危機的困境下,托特尼斯選擇從「食物」作為起點,展開一場地方糧食的重建運動。

2009年,「轉型托特尼斯」(Transition Town Totnes, TTT)成立了「食物小組」,並推動CSA計畫。計畫核心在於鼓勵居民提前預繳費用支持農民,讓他們能專注耕作有機作物,並透過在地配送、產地拜訪與技能交流課程,重新建立食物與人的關係。

小農與手工藝創作者在市集擺攤,促進居民與生產者之間更緊密的連結與信任。

這不只是糧食體系的改造,更是地方經濟的活化。TTT發現,若當地居民將原本花在大型連鎖超市的消費金額中,僅有10%轉向在地生產的食品,每年就能創造約200萬英鎊的經濟效益。CSA 成為一個促進在地貨幣流通、創造就業、建立食物安全網的樞紐。

同時,托特尼斯也開展「花園共享」計畫,鼓勵居民分享可耕地,共同種植蔬果。這些行動不僅降低碳足跡,還讓食物的生產與消費過程成為鄰里互助、技術傳承與社區凝聚的橋梁。

圖/小農與手工藝創作者在市集擺攤,促進居民與生產者間緊密的連結與信任。取自Transition Town Totnes 臉書

案例二:台灣三元生活CSA的草根實踐

距離托特尼斯萬里之遙的台灣宜蘭冬山,也有一群人以類似的精神開展CSA行動。他們是「三元生活實踐社」,自2018年起在小鎮上展開一系列兼具靈性與實踐的嘗試,結合出版、教育與農業,創造出一種生活即實踐的社群模式。

三元生活CSA支持的農場,以「生機互動農法」(簡稱BD農法)耕作,這是一種以自然為有機生命體的觀點來照顧土地的農法。農夫運用特製的BD配方與堆肥,關注的不只是作物收成,更是土地本身的健康與再生。

CSA的運作方式也別具特色:農夫會估算農場一年的支出,包括自己家庭的基本生活所需,並依此推算出會員人數。消費者則可自由決定自己的年度會費額度,以自己能力支持農夫的勞動與理念。

在收成時,每週由農夫分送蔬菜到取菜點,會員也可自由調整蔬菜種類與數量。農場定期舉辦田間活動、開放農事體驗,甚至成立「核心小組」由會員共同參與決策與運營。這不只是對友善耕作的支持,更是一種生活共同體的實踐。

超越交易:CSA中的價值與信任

三元生活強調,CSA是一種合作經濟的實驗。在這裡,「價格」不是由市場供需決定,而是回應農夫的實際需要與會員的信任支持。農產品不是商品,而是一份來自土地的禮物、一份人與人之間的承諾。

這樣的精神也延伸到他們經營的「樓腳書店」,出版人智學與BD農法相關書籍,不折價、不打折,所有書籍皆以定價銷售。他們認為,文化產品與農產品一樣,都不應淪為價格競爭的工具,而應成為彼此精神支持的媒介。

在這樣的CSA運作中,「各盡所能、各取所需」不只是理想,而是在實際中漸次實現的可能:農夫不再為市場的壓力所苦,能安心照顧土地;消費者獲得營養與信任雙重滋養;社群之間,也在田間、在菜籃子裡,長出了一種新的連結方式。

圖/「樓腳書店」,出版人智學與BD農法等,所有書籍皆以定價銷售。取自三元生活實踐社官網

在地食物作為地方創生的核心策略

從英國到台灣,CSA 不是單一食物供應機制的替代品,而是一種社會轉型的實踐手法。它挑戰的是「食物不外乎商品」的單一價值觀,轉而強調食物的社會性、公共性與倫理性。

地方創生的本質,在於人與土地的重新連結。CSA 的價值就在於此。它使得「購物」變成一種「共作」;讓消費者成為參與者,而非純粹的顧客;讓農民不再是孤立的生產者,而是被社群支持的知識與技藝提供者。

當CSA與教育、經濟與環境議題交織,便成為地方韌性重建的關鍵力量。正如托特尼斯在地貨幣與在地餐廳的串連設計,抑或是三元生活CSA的合作平台與社群治理模式,這些案例都說明了一件事:食物是地方創生最具溫度與可能性的起點。

食物的未來,在每一口與土地的選擇中

在面對糧食危機與氣候變遷的今日,CSA 不僅是一種農業策略,更是一種生活方式的倡議。它邀請我們思考:我們願意為食物付出什麼?我們期待怎樣的農業與社會關係?我們能不能透過一顆菜、一箱蔬果,重新建構一個彼此照顧、友善土地的世界?

托特尼斯小鎮與三元生活的實踐告訴我們,答案是肯定的。而CSA,正是那條通往更好未來的溫柔小徑。

延伸閱讀:竟有寵物陪產假?英國企業打造幸福職場,用使命驅動永續經營

本文轉載自「好食好事基金會」,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現在就訂閱《ESG遠見》電子報,掌握更多永續轉型秘笈★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