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驚蟄、3月天,原是萬物復甦、欣欣向榮的時節,卻不承想,一聲春雷下,癸卯年伊始,喚來的並非冬眠後起飛的春燕,而是人聲鼎沸的擾嚷,十足遂了北宋女詞人李清照在《聲聲慢》中的經典詞句「乍暖還寒,最難將息」。
當台灣陷入「缺蛋危機」,讓無力拆「彈」的官員束手無策時,殊不知,國外因禽流感肆虐的危「雞」指數竟不遑多讓。以美國來說,去年一整年有47個州,將近5800萬隻養殖禽類及野外鳥類染疫死亡或遭撲殺,破了2015年5050隻的歷史記錄,甚至還漫延到水貂、狐貍、浣熊等哺乳類動物。
令人膽寒的是,就連歐洲也有37國淪陷,讓蛋慌儼然成了普世情節,其中法國蛋產量年減8%,英國折損了12%,也難怪華爾街日報會稱之為「史詩級的危『雞』」。
但,恐怕任誰也始料未及,致使疫情風捲殘雲的禍首,竟是因氣候變遷的蝴蝶效應。
過往,儘管有禽流感,卻總會在候鳥過境後數月偃旗息鼓,但這次的84%的病源卻來自於野生鳥類,科學家普遍預期,未來禽流感恐將長期存在,甚至變種增強。深究其因,則是全球暖化讓候鳥的飛行路徑改弦易轍,超過60%北美鳥類活動範圍向北挪移約莫35英哩。
另外,溫室效應作祟下,也減少了病源在宿主體內成長時間、延長適合疾病傳播的時間、更多地方適合病毒生存,大大增加了人類通勤傳播的機會。
氣候修羅場,人類成為地球反噬下災民
其實,工業革命至今,人類已釋放約1.5兆噸的二氧化碳,排放濃度已達400萬年來最高,這足以讓地球暖化數百甚至數千年,這不但讓人間灰頭土臉,其創造出的氣候修羅場,更使人類成了反噬作用下的災民。
3月14日,瑞士公布了2022年全球空氣汙染報告,在全球131個國家地區、7323個城市中,是巴基斯坦第二大城拉合爾為全球空污最嚴重的城市,在二氧化碳的十面埋伏下,難以撥霾見日的市民活生生地被折壽了五年,因而被稱為「塵土地獄」。
其實,隨著地球的病癥拔地而起,人們已開始意會到,原來幾百年的工業發展已典當掉地球積攢46億年的資產,而當種種的異常,證實了地球採取的是快意恩仇而非任人宰割的反應時,近幾十年「淨零減碳」開始成了人類涅槃重生、贖回生命的計畫。
其中,被歐洲議會15年,N次否決後,2022年12月13日歐盟終於決定要在今年10月推碳關稅上路。
不過,氣候的議題「才下眉頭、卻上心頭」,議案的通過,又讓企業罹患了「碳焦慮」症。畢竟,企業而言,淨零排放好比坎坷的下山之路,要先從「碳盤查」開始,確立碳達峰年度,再從「高碳」「減碳」,直至「零碳」的目的地。
沒有企業願意成為一粒被零碳浪潮拍在岸邊的沙塵,偏偏淨零碳排的過程中,法規的繮繩,抑或斡旋折衝、抑或照表操課,卻都是個無上的成本,而更多企業更像是個未曾修持的減碳新生,找不到軌跡、無法兵推、更難以博奕,不焦慮也難。
正因為企業都急欲找出湯潑瑞雪的良方,許多政府組織與企業都卯足全力進行綠色文宣比賽,被稱之為「漂綠」,變造出涅槃重生的假象,自欺欺人以為找到天堂的入口。
其中綠色和平組織就指,法荷航空集團也強調採用生質燃料,卻忽略此僅占航空燃料的5%,而中國幾個大城市郊區更有成千上萬輛的新能源汽車,乏人問津,宛如僵屍車般鋪滿偌大的場域,甚至連車上防塵罩還沒拿掉,沒被開過就被棄置,被譏為「新能源車墳場」。
不過,人類的淨零之路,並非全繳白卷。一、二十年的發展,目前減碳的技術也開始從打底的幼年期,進化到蛻變長成的青春期,其中,還不乏創意的解方。
丹麥3月8號就啟動了全球首個跨境碳封存項目氯沙二氧化碳儲存項目,計畫到2025年前把達150萬公噸的二氧化碳注入在北海區域已耗盡的石油和天然氣田。
為此,本期的封面故事「零碳限時戰」就挖掘了很多台灣本土的減碳成功案例,在台灣淨零排放開跑週年,藉由這些綠色創新先鋒的經驗,從能源、產業、生活、社會轉型四大面向,拆解台灣在綠色轉型上的成功方程式,藉此也消除淡化企業的「碳焦慮」,增強底氣。
不過就像老子《道德經》所言:「有道無術,術尚可求也,有術無道,止於術」,只要掌握淨零碳排的原意、理想,尋求技術、技巧、方法其實容易,但倘使一昧只想走捷徑而一心只想「漂綠」,氤氳迷茫下,反而又埋下另一個業障因果。總之,不食人間煙火的策略,難以捱過人間煙火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