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碳關稅(CBAM)10月上路,企業減碳成為在國際市場生存重要關鍵。面對無可迴避的淨零風潮,企業不僅要身體力行,更要推動供應鏈低碳轉型,擴大永續影響力。專家歸納出六個關鍵字提供建議,為淨零指引方向。
在液晶顯示器驅動IC封裝測試的產能,排名全球第二的封測大廠南茂科技,近期發動供應鏈減碳「大作戰」,兩年內,南茂做中心廠,帶動12家供應鏈廠商,一起綠色轉型。不約而同採取「以大帶小」上中下游廠商一同來減碳的,還有工紙龍頭正隆。
★台灣第一個ESG與USR永續整合平台,加入ESG遠見共好圈★
一是組成以正隆為首「1+N碳管理示範團隊」,串聯20家產業鏈伙伴,開啟台灣工業用紙碳足跡盤查的先例;二是再與9家協力廠商揪團減碳,實地導入低碳化技術、設備及管理機制,優化製程以減碳。
座落在台中、台灣機械業黃金長廊的永進機械,則是找了18家供應商,「大家一起來」打造綠色供應鏈,獲得經濟部工業局2697萬元特別預算補助。
令永進機械董事長陳伯洋十分感動的,是這18家企業老闆皆是自動自發響應,不辜負永進機械十餘年來,於供應鏈倡導節能減碳的努力成果,也證明這些長期合作的伙伴都認同永續,並擁有相同的核心價值和使命。2697萬元補助款,永進機械分毫不取,全數撥給供應商買節能設備、優化製程。
從單兵戰到打群架,不漏掉任何環節
半導體的南茂、造紙的正隆、機械業的永進,三個不同的產業,在展開供應鏈減碳時,卻有一個共同想法:整個供應鏈的參與,對於達到「真正減掉碳」至關重要。
「單靠一家企業的努力遠遠不夠,減碳必須打群架,」正隆副總經理莊尊輝說,供應鏈減碳不只是團結力量大,還在於產品生命週期中的每一個環節,都需要減少碳足跡。
以大帶小,又是怎麼個帶法?
以南茂為例,南茂科技執行副總經理蔡燈岳指出,供應商多為中小企業,普遍會遇到沒有減碳專才、碳管理認知不足、減碳技術未到位、想汰換耗能設備但資金有限等的困難。
「缺人缺資源缺經驗,南茂都可以輔助,甚至是提供給他們。」蔡燈岳說,要訣就是「對症下藥」。
不懂,南茂便從自身節能減碳的實務經驗,設計「供應商節能方案調查表」,教育訓練供應商,知悉各種節能改善方案的效益、計算方法供其套用,再媒介專業碳盤查輔導團隊協助進行診斷。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我們可以教的就教。」這些無私的上課互動,蔡燈岳還以教學相長自謙。
沒錢的話,南茂就找政府一起出錢,補助節能改善的工程款項。加入專案已三個月的供應商、明坤科技董事長王國賢最大的感受是:「有南茂老大哥可以靠,你就不會覺得減碳這件事情很陌生、很困難。」
總觀南茂、正隆、永進「以大帶小」的實際作法,無論是科技業還是傳產,永續性改進上也有驚人的雷同:中心廠自身進行製程減碳,扛起減碳最多的重任;衛星廠則在顧問團輔導下,先做碳盤查,找出排碳熱點,根據專家建議,展開節能舉措。
輔導眾多大公司,像是家登、緯穎、新碳等,做供應鏈減碳,資誠創新諮詢董事陳世祥與客戶勾稽永續路徑之際,歸納出六個關鍵字提供建議(表1)。這六字宛如航行永續之路的一個指南針,為淨零的旅程提供了方向。
延伸閱讀:企業減碳》歐盟碳關稅CBAM來了,台灣百萬企業迫切危機
減碳啟程第一步,從碳盤查做起
第一個關鍵字是「盤」,也就是碳盤查,是減碳之旅啟程的第一步。在這一階段,企業需要深入挖掘自身,了解自己使用多少碳,就像是一場對自己的健康檢查。
同時,碳盤查不能忽略那些「與企業共舞」的供應商,因為它們貢獻了碳排放,需要協助供應商減少碳排放,才能真正了解所有產品的碳足跡。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金管會的規定,營收超過100億元的上市櫃公司,屬於碳盤查首波實施對象,需要在2023年底以前,完成第一階段盤查。2027年,全體上市櫃公司必須完成溫室氣體盤查,便引出第二個關鍵字「報」:提出碳報告。
這一階段需要依賴具公信力的第三方機構,比如會計師事務所的確認,以確保碳報告具有可信度。相關報告不僅符合國內法規,也要遵循像是CBAM的國際規範。
第三個關鍵字是「減」,亦即採取減排措施,包括設備替換和能源使用的監控,以便在永續之路上穩健前行。
假使努力削減碳排放還不夠,便需要考慮其他選擇,像是購買綠色能源、綠色憑證,或是設置太陽能板發電,這就是第四個關鍵字「買」。
陳世祥指出,低碳化轉型的過程,除了財帳、稅帳,還要有一本「碳帳」,才能及時掌握碳成本。碳帳上記錄「盤」「報」「減」「買」階段的及時資訊,便能及時掌握每個產品的碳足跡,以及每批貨的碳費。
產品有競爭力,是因為比起競爭對手,自家產品的碳排量就是比較少,這便是第五個關鍵字、源於產品碳足跡的「足」。
最後,第六個關鍵字是「權」,中心廠聯手供應商改善碳排狀況,其實也積累可交易的碳權供運用。
最佳例證是特斯拉(Tesla)。特斯拉每輛電動車現在歐洲約擁有40萬元的碳權,每年光是碳權,就貢獻將近百億的營收。「它根本不是在賣產品,為何可以隨隨便便降價?這就是原因之一,」陳世祥說。
供應鏈減碳也有具體可行的手段,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董事長簡又新提出八項工具(表2),像是循環經濟、減少製程中的原材料和能源,其實是企業在成本可負擔下,減碳最好的方式。
譬如正隆,其實是台灣廢紙碗、廢紙食器回收再生的最大功臣,榮登全台灣最大規模的再生紙廠。自2018年起,協助高達167家回收業者,落實正確分類、優化回收價格。
也是正隆氣候變遷暨循環經濟辦公室副召集人的莊尊輝說,正隆的再生製程,不僅減降50%的紙渣比例,幫台灣清掉不少垃圾,也減少10%耗能。紙渣被分離後,適性轉化為綠能燃料、環保磚等高值化附加產品,創造多贏局面的綠色商機。
運用「阿喜法則」,管理專責團隊
生態系式減碳,執行的人如何落實也無比重要。永進機械第二代總經理陳伯佳,特別援引流行於英美的管理工具「阿喜法則」(ARCI),用來推動跨部門專案與管理。
陳伯佳解釋,阿喜法則是由英國資訊協會(ITIL)、美國專案管理師協會(PMI)提出的一種扁平化組織設計,強調的是當責,是在工作上對別人的承諾。
阿喜法則跟減碳有什麼關係?「減碳與單位組成沒關係,而與任務流程比較相關,所以需要扁平化組織。」陳伯佳說。
舉個例子,永進在這次供應鏈減碳專案中,調度研發部門、質安室、維護課、管理部與供應鏈管理部門,如果按照傳統組織的劃分,皆為平行單位,針對減碳專案,需要不同技能的人才集結,以完成任務。
永進根據阿喜法則組成合作專案型組織,建立一個專責團隊,他們定期開會討論,並和與供應鏈伙伴溝通,進一步了解伙伴們的需求和困難,並且提供即時的協助。甚至這一套用人的方法論,也大方分享給供應商。
通過碳盤查、減排措施、綠色轉型和供應商協作,台灣製造業或將建立一個以低碳為基礎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