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會想,當企業面對像是疫情這樣突如其來的衝擊時,生存都來不及了,如何想到永續的經營?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愈來愈多的企業經營者已經認知,貫徹ESG是確保企業長期成功的方式,也是提供你品牌保護力的重要關鍵!
ESG是「讓企業賺錢的CSR」
台灣企業想要接軌國際,就需要向世界證明你的能力可以符合國際標準,對內讓品牌取得消費者的認同,對外掃除出口產品的障礙,尤其是進入歐美市場。
很多企業都覺得ESG是賠錢的工作,是為了企業形象而做的事情,無法帶來實質收益;抑或覺得這是公司到了一定規模才需要做的事情,現在公司規模還小可以晚點做。根據McKinsey & Company的研究報告指出,積極推動ESG的企業可以獲得更高的報酬,體現在以下5個角度(圖1):
取得更高的成長:ESG含金量高的產品,吸引更多的企業客戶及一般消費者,同時可以獲得社區及政 府的強力支持,因而可以更容易取得所需資源。
得到成本的降低:因降低能源及水資源的耗費,使生產成本反而更低。
避免法規的干預:因符合ESG得到法規的鬆綁,取得策略上的自由,同時得到政府的支持與補貼。
生產效率的提高:因為好的社會聲譽,吸引優秀人才加入,同時贏得員工的認同,提高工作動機。
投資與資產的最佳化:將資本投資在永續的工廠及設備,獲得更好的回報。
以上的第1點是實施ESG的結果,其餘4點則是手段。企業貫徹ESG,得到股東、政府、社區、員工、供應商的認同,最後會回饋到品牌,創造品牌差異化,從而得到消費者的認同,讓品牌更成功。
延伸閱讀:有ESG才有EPS!品牌第一堂永續課,先搞懂這些指標機構
研究機構證實:企業重視ESG,投資報酬率更穩
根據晨星(Morningstar)的ESG研究機構Sustainalytics,針對半導體產業的回測研究,ESG風險評分較低的企業相較於風險評分較高的企業,3年累積的報酬率相差1倍之多,可見愈重視ESG的企業的投資報酬率與波動度相對穩健,並不會因此犧牲企業獲利,值得中長期的投資。
匯豐銀行在《氣候變遷與供應鏈的韌性》報告中更指出,「證據顯示,採用長期且以永續發展為重點策略的公司,比起那些沒有採取長期永續策略的公司,更能抵禦COVID-19疫情的衝擊。」
所以,ESG將成為下一波企業獲利的重要基礎,如何讓企業的ESG被看見,B型企業(B Corp)認證也是一個相當明確且有效的方式。
除了Apple等大企業,樂高積木也是很多人成長中的記憶。樂高投入ESG的策略,著重在發展孩子的潛力、承諾永續環境,以及創造包容、安全與被激勵的工作場所,更為了這個承諾持續投資,每年協助800萬個孩子透過遊戲方式,發展終身技能並學習永續領域知識。同時,樂高也宣示2025年達成100%永續包材、2030年產品100%永續塑膠,並擴大樂高回收與捐贈計畫等。
延伸閱讀:樂高發現回收寶特瓶製作積木碳排更高,下一步怎麼走?
台灣企業的ESG品牌,創造6贏的局面
你也可以看到,開始有台灣B2C的企業在ESG的投入。
擁有超過60年歷史的髮品企業美科實業,積極投入永續經營的決心,除了取得B型企業的認證、更是亞洲第一個取得C2C搖籃到搖籃銅級認證的專業髮品(從內料到包裝材質使用再生材質的相關認證),也是台灣髮品公司加入「Re10x10」倡議行動,並首創於商辦大樓安裝電表監控系統,進行綠電能源使用的檢視和改善等。美科實業推出的髮品價格並不便宜,但在台灣的業績不但逐年成長,品牌版圖更已擴展到全球20國,ESG所帶來的品牌價值絕對可被驗證。
台灣的餐飲新創品牌成真咖啡,也是全球唯一通過B型企業認證的咖啡公司。成真咖啡承諾每開一家分店,捐一口井到非洲,讓當地人也能有乾淨的水喝;同時提供員工優於業界15%以上的薪資,當員工升任店經理還可獲該店10%的認股。
疫情期間,即使面對餐飲業的寒冬,全台整體餐飲業營收蒸發超過6成,成真咖啡仍決定不減薪、不縮編。餐飲業的流動率很高,但成真咖啡從2015年創立迄今,始終維持9成的留任率,驗證企業實施ESG還可以提高員工認同,創造品牌價值。
台灣有9成以上都是中小企業,更有源源不斷的新創企業,生命力很旺盛,懂得怎麼做生意一直是台灣企業的優勢,但對如何賦予品牌價值,還有很多精進空間。
中小企業或許沒有如大企業設立永續部門或永續長,但是可以調整品牌定位,在新產品設計與服務過程中融入永續的概念,從小地方做起。建立一個消費者認同的ESG品牌,創造6贏的局面:即消費者、員工、供應商、社區、環境,以及股東,從消費、生產、投資中得到尊敬與獲利。
ESG是全球無法抵擋的趨勢,企業絕對不能忽視,但是消費者也是聰明的,企業真正想做好ESG,或只是做做表面功夫,消費者也能夠辨別。品牌轉型是持續不斷演進的過程,絕對不是靠一檔廣告或公關活動就可完成。
因此ESG 的超前部署,將在大數據時代成為品牌資產的一部分,讓品牌異軍突起,讓消費者更願意買單!
(本文摘自時報出版《ESG品牌創新六部曲》,本書獲2023金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