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台灣現場

專訪》台灣減碳目標太低?環境部長薛富盛:減碳須務實,不能3分鐘熱度

薛富盛出席COP28時接受媒體訪問,回應關於「核能電力」「台灣減碳腳步是否過慢」「碳費要收多少錢」等外界關注焦點。林珮萱攝

|

台灣首位環境部部長薛富盛上任滿四個月之際,接受《遠見》專訪。從杜拜COP28回來有何體悟?如何擘劃台灣淨零政策的下一步?《遠見》一文揭曉。

我國首位環境部部長薛富盛,2023年8月22日走馬上任後,至今超過四個月。2023年12月,他率領國內代表團前往杜拜,走訪第28屆《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締約國大會(COP28),見證《阿聯酋共識》誕生的歷史性時刻。

而國內的環境政策上,亦有重大進展,2025年即將開始徵收碳費,碳權交易也於2023年底啟動首批交易,這兩大關鍵里程碑均牽動國內淨零目標的成敗。 在薛富盛上任滿四個月之際,《遠見》專訪環境部部長薛富盛,談談從杜拜回來,他有哪些體悟?他又將如何擘劃政策,加速台灣淨零進程?

台灣第一個ESG與USR永續整合平台 ★立即加入ESG遠見共好圈★

COP28創歷史!台灣部會首長參加人數最多的一屆

去年11月30日到12月13日在杜拜舉行的第28屆《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締約國大會(COP28),誕生關鍵結論《阿聯酋共識》,正式啟動全球能源轉型、脫離化石燃料的關鍵一步。

薛富盛率領國內官方代表團前往杜拜,成為台灣部會首長參加人數最多的一屆COP。

他細數《阿聯酋共識》的幾大關鍵結論:能源系統轉型脫離化石燃料;再生能源成長至三倍以及能源效率提升至兩倍;加速推動國家氣候變遷調適行動計畫;強化推動國際合作等。

「過去幾年,我們大方向真的是對的!」他指出,2023年2月我國正式公布《氣候變遷因應法》,是全球第18個將淨零排放入法的國家,代表政府決心。

台灣首位環境部部長薛富盛接受《遠見》專訪。張智傑攝

再生能源成長三倍!薛:台灣已跟上國際

他透露,過去幾年在各界共同努力下,我國再生能源設置量已大幅成長。截至2023年10月,光電加風電的裝置容量已達14.3 GW,是2016年的7倍;台灣再生能源裝置容量近5年平均年成長為21.9%,高於全球平均的9.1%,亦高於南韓、中國及日本等亞洲主要鄰近國家。

預計至2030年,我國再生能源裝置容量達49.4GW,相比於2022年,成長3.5倍,符合國際趨勢。

而走訪杜拜,薛富盛明顯感受到當地政府,對於布局未來的積極企圖心。

他觀察,中東產油國家已有危機意識,對全球逐步脫離化石燃料的趨勢很有感,多已積極布局新能源,並大量投入科技研發。而他也走進位在COP綠區的杜拜館,對於阿聯酋宣示要在2030年復育1億棵紅樹林的計畫,留下深刻印象。

兩大任務:碳費、碳權交易,最終目標都是「減碳」

談到國內最關注的永續轉型議題,他不諱言,就是要推動「碳費」以及「碳權交易」。

2023年12月22日,碳交所上架首批國際碳權,並啟動掛牌交易,吸引了27家企業搶購,首波售出8萬8520噸碳權。

「碳權不是用來投資的!」薛富盛提醒,不應把碳交所與證交所的概念搞混,規則僅限交易一次,避免炒作。因此,現行與規劃中的相關制度,包括徵收碳費,目的與初衷都是為了要減碳,「減碳才是我們最終的目標,」他說。

談起「減碳」,溫和的薛富盛難得嚴肅起來。「不要以為政府是三分鐘熱度、避避風頭,做個大概就好了,」他說,淨零已是大勢所趨,所有產業都應思考公司整體營運結構,比方從製程去盤點排碳量,是否能透過製程改變、提高使用率,甚至運用智慧科技,減少高碳排的產品或製程。

2025年碳費徵收,則先從512家排碳大戶開始。但他不忘提醒,其他企業、乃至個人對「減碳」都有責任,必須重視「生活轉型」,比方將來會擴大鼓勵業者在產品上要提供碳足跡資訊,讓消費者能響應低碳消費。

聯合國《塑膠公約》2024年底將正式出爐

這趟杜拜行,給了薛富盛許多啟發,因為在COP會場,不只有環境議題,還牽涉到經濟、農業、健康、人權等。他透露,不少國家的農業部會代表來接觸,希望促成更多雙邊合作交流。

接下要做的事情還很多,例如COP28《阿聯酋共識》之中,加快「調適因應」的腳步,也是薛富盛的施政重點。

事實上,我國行政院在2023年10月已通過第三期的調適計畫;2023年7月外交部也與四個太平洋島國友邦,包括吐瓦魯、諾魯、帛琉、馬紹爾群島,成立氣候轉型基金。

放眼未來,他還觀察到,聯合國提出塑膠公約,預計2024年底會出爐,要減少塑膠使用,「這也跟台灣很有關係,因為我們的石油化學工業與塑膠產業很強,產出許多塑膠產品,未來都得密切關注這些國際發展。」

圖/聯合國提出塑膠公約,預計2024年底會減少塑膠使用。pixabay by isidingo

2030年減碳目標過低?薛:政策穩健務實

近來,環保圈與專家學者不斷要求政府重新檢視,並提高2030年減碳目標。對此聲浪,薛富盛回應「要務實」三個字。

我國2030年目標是要實質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也就是相較於2005年減少24%加減1%。他認為,以亞洲來看,只有少數國家設定具體減量目標。

「轉型需要時間,我們努力來做,」薛富盛以《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的「共同但有差異性責任」的精神來回應。各國家、各區域的國情和環境背景因素不同,淨零絕對是最終目標,至於過程仍舊要倚賴各界合作,穩健務實地落實。

談起上任,薛富盛回憶四個多月前,「環工界的人似乎沒聽過我!」原來過去在環保署時期,首長多半出身自環工領域,而他卻是材料工程背景。

但隨著2023年升格為環境部,管轄面向更多元,部會角色也從環境保護擴大到整體的淨零轉型。

他解釋,早期政策重點是從汙染防治思維出發,但現在已經到了整體環境治理的概念,等於是從更前端的角度思考,「從這一點來講,我學材料工程就滿合適的。」

環境部四署一部,扮演淨零轉型關鍵角色

因為材料工程關心的內容,正好可從源頭發揮,包括資源使用、產品設計,再到使用後的回收,如何讓過程更有效率,要走複合還是單一材質等,都是材料工程可發揮專長的領域。

環境部升格之後,從過去的一個環保署,變成四署一院,也就是氣候變遷署、資源循環署、化學物質管理署、環境管理署,以及國家環境研究院。

「人數增加100多位,但責任也更多,」薛富盛說,尤其是新成立氣候變遷署和資源循環署,這兩個署在他眼中,正是肩負未來30、50年,甚至100年發展的重要任務。 環境部正從過往「自然資源經營管理」的角色,轉變為「創造台灣綠色轉型」的關鍵部會,更多淨零工程有賴時間來完成。

延伸閱讀:COP28遠見論壇/台灣如何風險中找機會?內部碳費能成減碳投資?

★現在就訂閱《ESG遠見》電子報,掌握更多永續轉型秘笈★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