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台灣現場

台灣碳交所3月挑戰碳權愛馬仕,每噸100美元起跳的「自然碳匯」

台灣碳交所正式在去年揭牌,為台灣永續與碳經濟寫下新扉頁,只是未來挑戰仍不少。蘇義傑攝

|

眾所期盼下,台灣終於踏出碳權交易的第一步!然而,首戰告捷只是開始,未來課題和挑戰仍不少。碳交所勢必要更開放,從法規到市場如何提供誘因,活絡台灣碳權交易市場,是當務之急。

去年聖誕節前夕,在濃厚的節慶氛圍中,新板希爾頓酒店裡冠蓋雲集,這天是臺灣碳交所「國際碳權交易平台」啟動儀式暨首購企業授證典禮。 

當天包括國發會、金管會、環境部、經濟部長及碳交所等跨部會五大首長全員到齊;而響應「碳權首購」的27家企業代表,橫跨半導體、電子、金融、鋼鐵、化工、航運、紡織、貿易百貨等,均由董總級長官率團領證,場面盛大熱鬧。 

當中,又以國泰金控及其五家子公司人壽、銀行、證券、產險、投信聲勢最浩大,首購總金額逾20萬美元,占首批購買總交易金額的1/4,成為首批碳權最大買家。 

且國泰金加碼宣布國泰世華銀行已打造「碳權交易價金信託服務」並整合收付清算機制,擔任清算行角色,共同完善國內碳權交易機制。 

台灣正式邁入碳權交易時代,但許多民眾還是搞不清楚「碳權」是什麼? 

簡單來說,碳權就是「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排放權利」,1單位碳權等於1公噸二氧化碳當量(CO2e)。而碳權可做為金融商品來交易,有助於企業之間彼此抵消碳排、達成碳中和,進一步邁向2050淨零排放的全球目標。 

★現在就訂閱《ESG遠見》電子報,掌握更多永續轉型秘笈★

國內金融業是首批最大買方 

結算首波碳權交易業績,似乎頗有斬獲。碳交所表示,若把金控子公司均算在內,共有45位企業買家,這次共成交8萬8520噸、折合約新台幣2500萬元的碳權,價格則落於每公噸3.9至12美元(每公噸新台幣121至372元)。 

此波的指標意義還在於,新加坡碳交所首度交易僅賣出1.2萬噸碳權,但台灣一開張就拉紅盤,交易量是新加坡的七倍有餘。 

碳交所這次完美首戰,在事前即有縝密的沙盤推演,從買家、賣家到案件種類重重把關、畫定界限,不僅為了衝高業績,更為了維持市場秩序。 

據了解,首批買家皆採「邀請制」,除領域多元分散,也是希望達到以大帶小的示範效益。 

圖/國發會龔主委明鑫、金管會黃主委天牧、環境部薛部長富盛、經濟部王部長美花及本公司林修銘董事長頒發首批碳權購買證明予企業代表。臺灣碳權交易所官網。

攤開首批七個國際碳權專案,類型包括潔淨水源、太陽能發電、風力發電和沼氣發電,專案案場分布於亞洲、非洲和南美洲,賣方則來自瑞士、英國、新加坡和台灣。整體而言,商品組合多元,買賣雙方也來自四面八方,顯得相當國際化。 

資深業界人士觀察,這次上架的碳權價格不但相對國際低廉,標售程序也更簡便。國際級的大型企業自然樂於響應,此外他們也尚有盤算:即便不能轉賣,但也能「存著備用」,等待環境部正式公布碳費徵收機制之後再採取下一步,例如保留碳權,或許有機會抵減部分國內碳費。 

金融研訓院永續金融發展中心主任林士傑樂觀其成。他以「團購分售」來形容碳交所擔負的重大政策任務,包括確保交易商品的品質、增加第三方認證、審核買賣雙方的資金來源跟確保交易安全,以此避免市場盲目炒作。「對於企業而言,在國內就能購買碳權,不須出海競拚額度,更是一大便利。」 

那麼,為何國內金融業是首批碳權交易的最大買方?對此,林士傑分析,未來與自然連結的碳權在驗證上必定會傾向更嚴謹的認定方式,金融業雖然自身並非碳排大戶,但須布局碳權相關的金融服務與商品,例如歐盟已出現碳指數編制的指數型ETF。 

他提醒,碳權一旦對應市價,未來就會納入資產項目,甚至在財報上揭露。不過,企業目標還是應該要對準「減碳」,要認清碳權交易是促進減碳的誘因,本身不能降低碳排總量。 

圖/對於企業而言,在國內就能購買碳權,不須出海競拚額度,更是一大便利。張智傑攝

唯一本土賣家是誰? 

這次交易中,還有一個吸睛亮點,那就是唯一的本土賣家「土星永續」。土星永續所上架的商品,是來自非洲肯亞,屬於沼氣發電專案,總量約 6257 噸的碳權。 

究竟土星永續是何來頭?其實,其董事長林玉龍在櫃買中心、富邦創投擔任多年高管,55歲才正式創業。積極挖掘前瞻產業的他,相當看好環保、永續及減碳等綠金商機,近年曾婉拒數家私募創投的併購,林玉龍表示為支應龐大開發成本,土星永續將盡快進入興櫃,目前他延攬各路高手,並加足馬力趕進度。 

此次,林玉龍特別率領團隊接受《遠見》專訪,他強調,引進國際碳權上架銷售只是起點,真正目標是布局超過兩年的開發商角色。他正在招兵買馬,目前已和專家顧問團隊、第三方評等公司接上線,已在美國紐約成立辦公室,積極接觸國際最新方法論,也同步追蹤國內外法規進度,期待開拓案源。 

他觀察,台灣與東南亞皆是農業立國,若能找到方法將農廢循環利用、延展ESG附加價值,將有機會產出更多碳權商品,尤其是被稱為「新黑金」的「生物炭」。 

土星永續業務副總賴佳郁與策略長陳嬿伊一年來四處遍訪農戶,甚至曾因道路不熟,只差幾步就跌下山崖。然而這些過程中的驚心動魄,並未嚇退她們,甚至想要挑戰方法論較複雜、單價較高的生物碳專案,預計今年就會著手開發,並循國際標準來申請審查。 

圖/土星永續所上架的商品,是來自非洲肯亞,屬於沼氣發電專案,總量約 6257 噸的碳權。取自土星永續官網

焦點轉至碳交所,最終課題仍在於降低門檻,讓碳權需求日益擴大的中小企業,不須越洋、費時耗力就能買到合乎品質認證的碳權。 

每天排滿行程,馬不停蹄地奔波拜訪企業的碳交所總經理田建中,坦言目前尚在打底,企業開戶數量尚不到百家,且國內相關碳價法規尚未頒布,還有一段路要走。 

「我們現階段的任務不在於造市,」田建中強調,假以時日,碳權交易將催生出龐大商機,「未來亞洲的碳權交易所,可能比證券交易所還多!」另一方面,台灣產業供應鏈皆面臨極大的減碳壓力,這也是碳交所成立初衷,希望協助企業更容易取得碳權,尤其是資源較少的中小企業。 

田建中透露,今年3月底就會再上架第二批碳權,包括有「碳權愛馬仕」之稱、每噸100美元起跳的「自然碳匯」。 

台灣以電子製造業為主,屬出口導向經濟,在國外供應鏈占有重要地位,正如蘋果、微軟、惠普在永續報告書所揭露的,要達到淨零的關鍵在於供應鏈。因此,正努力找賣方洽談的他表示,已有屬於上述品牌供應鏈一環的企業買方指定自然碳匯。 

圖/需求頗大的台積電就是自然碳匯的積極買家。Unsplash by Andrew Coelho

《遠見》問到了解內情人士,表示需求頗大的台積電就是自然碳匯的積極買家。原本環境部怕引發市場哄抬、基於風險管控有所顧慮,但終究「抵不住壓力」,若傳言為真,台積電的參與,勢必會再替國內碳權交易掀起新話題。 

惟業界人士分析,自然碳匯的減碳穩定度尚有討論空間,如果買家僅能作為庫藏,就會影響整體碳權交易平台的信譽。 

活絡交易市場是當務之急 

即便首戰告捷,碳交所未來勢必要更開放,從法規到市場如何提供誘因,活絡台灣碳權交易市場,是當務之急。 

台灣碳權數位經濟發展協會(TCDD)理事長黃釗盈分析,初期開放的國際自願性碳權買賣並不能與碳費相抵,與企業期望有不小落差。她希望,透過與國際接軌的碳權和數位科技平台,能夠激活台灣碳交易,解決更多企業的「碳焦慮」。 

這次的最大買家國泰金控也期許,台灣在踏出碳權交易第一步後,更應持續關注自願性碳市場的相關發展,並系統性思考不同政策工具的運用,包括碳費、其他管制或獎勵工具,給予市場正確誘因,引導產業接軌國際、加速淨零轉型的腳步。 

延伸閱讀: 蘋果供應鏈注意!碳交所將上架第二波國際碳權,擬納自然碳匯

★現在就訂閱《ESG遠見》電子報,掌握更多永續轉型秘笈★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