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台灣現場

企業減碳策略除揭露永續資訊,跨域合作建生態系是關鍵

新光醫院行政副院長洪子仁(左起)、普萊德科技董事長陳清港、臺灣證券交易所董事長林修銘、《遠見》總編輯林讓均,探討ESG永續發展。張智傑攝

|

無論是對環境、性別或族群,全球各國與企業都在追求共融、多元與共生相處的解方。2024第22屆遠見高峰會7日的第九場專題論壇,以「ESG永續共融 跨界共好」為題邀請臺灣證券交易所董事長林修銘、普萊德科技董事長陳清港、新光醫院行政副院長洪子仁,《遠見雜誌》總編輯林讓均擔任主持人,從金融、科技與醫療的實務經驗出發,分享如何透過永續行動來達成目標。

永續發展是當今的全球普世價值,不僅促使各國政府積極邁向淨零目標,也推動企業將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和公司治理(ESG)納入經營策略,實現更永續的發展模式。台灣將「2050淨零碳排」設為環境保護目標,總統賴清德也成立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衛福部,投入2000萬輔導醫院減碳,推動綠色醫療

除了減碳議題,近年來,DEI(多元平等共融)的概念也愈來愈受到重視。DEI不僅關注性別平等、種族多元,也包含跨世代的議題,目的就在於打造一個更包容的社會。為落實DEI相關理念,金管會規定,2023年新上市公司和2024年上市櫃公司必須至少委任一名女性董事,若2025年女性董事比例未達三分之一,就需要在年報中揭露。

主持人林讓均在引言時表示:「昨天的場次聚焦於氣候變遷、淨零挑戰和新商業模式。今天的主題則是永續共融、跨界共好,希望能擴大探討在台灣建立一個共融共好生態圈。」與談人林修銘、陳清港與洪子仁,則以實務角度出發,分享在台灣推動ESG永續共融環境的經驗與見解。

★台灣第一個ESG與USR永續整合平台,加入ESG遠見共好圈★

林修銘:揭露永續資訊,企業減碳策略關鍵 

證交所今年取得BSI碳中和認證,成為全球第一個獲此殊榮的碳中和證交所。董事長林修銘指出,證交所不僅是一個籌資平台,還積極推動上市櫃公司落實ESG目標,期望透過證交所的ESG資訊揭露和評鑑機制,進一步強化企業在減碳和永續發展方面的透明度和動力,增加在國際資本市場競爭力。

為應對氣候變遷,證交所有五項企業永續推動措施。首先,鼓勵企業設立永續長職位,將ESG融入經營,關注財務以外的減碳與氣候治理。其次,根據企業規模,要求在2027至2029年,完成溫室氣體盤查與核查。第三,企業需揭露減碳目標和行動策略。第四,2026年完成公司治理與永續評鑑。最後,設立上市櫃公司的資訊揭露制度,將ESG納入評鑑標準,幫助投資者了解永續議題並推動企業行動。這些措施,都是為了建立ESG生態系。

林修銘表示,2023年成立的台灣碳交所,具備教育市場、供應鏈淨零需求、國內減量額度交易等三大功能。尤其,碳交所與國際標準機構BSI合作,提供碳中和、碳盤查等專業培訓課程與證照,企業可透過碳交所了解國際碳權概念,培育台灣綠領人才庫。

圖/林修銘表示,企業可透過碳交所培育台灣綠領人才。張智傑攝

隨著碳費逐步提高,將有助於推動更多企業投入減碳技術的發展。未來採取碳排交易體系(ETS),碳權需求將大幅提升。他強調:「碳權平台是協助企業達成減碳目標的工具,對2030、2050年碳中和目標的實現,至關重要。」

同時,證交所積極與市場中的利害關係人,共同建構ESG 生態系,包括與 NGO 合作推廣及培育人才、建置 ESG infohub 網站來提升資訊透明度,以及新增「綠能環保」這個產業類別,從各角度協助產業因應淨零減碳。因此,證交所與碳交所協同合作,發揮關鍵作用,共同支持臺灣產業轉型與低碳創新。

陳清港:ESG需要跨領域、建立生態系才能達成

針對企業內部推動DEI行動,陳清港認為,企業將人才發展視為重中之重,不僅積極推動DEI,更重視員工的全面照顧,涵蓋家庭、健康等層面,為員工設立一套完善的關懷計畫。

不僅提供良好薪酬,還保障員工健康管理,包括健檢與保養服務。此外,針對子女教育與長者照護這些員工常面臨的壓力點,公司設立子女教育補助與長期照護補助計畫,並與全國家庭照顧協會總會合作推廣。這一舉措也獲得周邊多家企業的響應,形成正向影響力。

在社會公益方面,普萊德強調教育的重要性,推動多項具影響力的活動。陳清港表示:「在遠見天下協助下,我們將《未來兒童》、《未來少年》以及其他優質書籍捐贈至偏鄉,」致力於為當地學生提供公平的學習機會,培養閱讀習慣與競爭力,並協助來自家庭結構不完整的兒童,為其提供支持。20年前,普萊德就提撥5000萬設立教育信託基金,用於資助偏鄉教育。這些行動,都為普萊德帶來正面效應。

圖/普萊德科技董事長陳清港。蘇義傑攝

面對氣候變遷與減碳挑戰,陳清港表示,普萊德以超前部署為因應淨零挑戰的原則,例如已在2010年揭露CSR報告書,而針對2050淨零碳排目標,則參考TNFD等國際相關議題與倡議,掌握最新趨勢與評鑑,以識別內部不足,並據此調整企業策略。另外,目前普萊德綠電使用率達15%,目標在2030年提升至40%。

「淨零碳排不只是公司的責任,更需要整個生態系和所有相關利益者的合作。」陳清港強調社會共好的理念,他指出,在產品開發方面,公司致力於將碳排放降至最低,同時考慮市場需求和盈利,並在網路基礎建設中優先使用綠電,開發一系列綠電產品。其次,與供應商組成碳排放聯盟,透過平台公開零件的碳排放數據,共同制定並落實減碳目標。最後,在製程上進行改善,減少高耗能設備的使用,持續降低碳排。

洪子仁:兩大呼籲啟動醫院永續行動 

身兼台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的洪子仁表示,2023年,COP28大會提出「健康氣候宣言」,呼籲醫療機構加強應對氣候變遷帶來的健康風險,例如,熱傷害和空氣汙染對人體的影響,醫療機構的減碳任務更顯迫切。

據統計,全球醫療機構平均碳排放占比4.4%,而台灣醫療機構則占全國碳排的4.2%,甚至高於台鐵和高鐵。新光醫院作為用電大戶,2024年上半年便開始進行碳盤查,計算出年排碳量18595.581公噸CO2當量,主要為台電電力使用產生的範疇二排放。

關於如何降低碳排放,洪子仁表示,首先,新光醫院近期逐步導入熱電共生系統,以瓦斯24小時發電取代台電的基載電力,這將使能源效率提高至97%。引入瓦斯發電後,不僅可減少電費支出,初期投入的5000萬經費,預計在五至六年內回收。此外,由於台電的碳排係數高於瓦斯,這一調整不僅能節省電費,還可降低3~6%的碳排放量。

然而,這些措施要在醫療體系中推動,仍面臨挑戰。洪子仁指出,全台有超過400家醫院、2萬多家診所,但目前不到10家醫院進行碳盤查,顯示醫療機構在碳排放管理上的起步較慢。

圖/洪子仁指出,目前有進行碳盤查的醫院不到10間。張智傑攝

對此,他有兩大呼籲,首先是衛福部應加強對醫療機構的ESG支持,若僅靠明年2000多萬的預算,要達成減碳目標難度很大,衛福部應該協助醫療機構進行碳揭露與碳盤查。其次,政府應加強氣候醫療人才的培訓,培育「氣候與健康管理師」作為醫療機構推動減碳的種子人才。

此外,減碳措施不僅限於管理層,更應涵蓋整個醫療體系。洪子仁指出,第一,將發薪日設為無車日,鼓勵員工使用大眾交通工具或騎自行車通勤。第二,設立蔬食日,推廣健康飲食與減碳。第三,鼓勵員工多走樓梯、少搭電梯,減少能源消耗。最後,在生物廢棄物管理方面,探索循環經濟模式,以實現資源的再利用。另外,在人才方面,目前培訓「氣候與健康管理師」,2024年上半年有31位做健康管理師培訓,在推動淨零碳排中最重要的人員。

「沒有錢怎麼做ESG?」洪子仁指出,目前新光醫院電費高昂,一年支出超過6000萬元,隨著電費上漲,醫療機構的財務負擔加重。透過瓦斯發電雖可減少部分支出,但整體財務韌性仍不足,醫療機構的生存已面臨挑戰,推動ESG更是難上加難。他呼籲政府加強對醫療機構的財務支持,以確保其財務永續發展。

延伸閱讀:碳有價時代開啟,企業低碳轉型創新商模的關鍵時刻

★現在就訂閱《ESG遠見》電子報,掌握更多永續轉型秘笈★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