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台灣現場

《ESG遠見共好圈》USR培力匯聚典範大學,揭密7大成功演化

「USR典範培力課程」活動現場超過45家單位、百位會員參與共學。黃菁慧攝

|

「USR典範培力課程」多校代表分享了推動大學社會責任(USR)的實務經驗,並提出「師生共創」、「多元激勵機制」及「社區參與式決策」等關鍵做法,展現USR從校園延伸至社區的整合思維。

「ESG遠見共好圈」於5月2日舉辦「USR典範培力課程」,邀請今年獲得 2025《遠見》USR獎首獎7所大學院校代表來分享,如何發揮影響力、創造具體改變,以及優秀USR專案的關鍵成功要素。

「大學不只追求學術卓越,更要肩負起社會責任,USR不僅是校園美麗的口號,更是連結學術、業界與社區、驅動社會變革的重要橋樑。」《遠見雜誌》社長楊瑪利開場致詞表示,遠見自2005年起即開始推動企業社會責任(CSR)至今已逾21年。當時為響應教育部自2018、2019年起推廣的「影響力大學」政策,《遠見》在2020年開始舉辦USR獎來鼓勵學校參與社會責任。

圖/遠見雜誌社長楊瑪利開場致詞。黃菁慧攝

★台灣第一個ESG與USR永續整合平台,加入ESG遠見共好圈★

「遠見共好圈,USR永續同行,共好前行。」楊瑪利強調,2023年9月《遠見》成立「ESG共好圈」,連結企業與學校共學共好。未來亦規劃企業ESG培力課、醫療院所永續培力課,以及今年9月的產學媒合會,期望透過跨界合作激發更多USR專案。

圖/ESG遠見共好圈於5月2日舉辦「USR典範培力課程」。黃菁慧攝

AI入USR、投資永續化,展現7大進化面貌

「今年USR評比不再流於形式主義,而是真正著重提升專案品質、強化資源效益,並激發校園參與動能,確保每個提案都能回應社會需求並創造實質價值。」《遠見雜誌》副社長兼智庫總編輯李建興指出,USR評比提升學校公信力、檢視資源運用,增強跨領域合作,促進大學轉型。

根據本屆USR專案內容,李建興歸納出7大特色,分別如下:

1. 全校級機制規模化:多所大學已將USR納入校務發展策略,並編製永續報告書,今年有超過九成入圍專案通過GRI國際標準認證。

2. 參與規模全面化:從「校級化」邁向「系所參與」,每個系所、每位師生均有具體分工與參與紀錄。如東海大學「一所大學守護一條河」專案,示範效應帶動淡江等校前來觀摩交流。

3. 永續投資優先化:多所大學投入大量經費,並強調專案須具備經濟效益,使USR專案成為「利他亦利己」的雙贏模式。

4. 國際化與跨界合作:入圍專案平均連結1.3個國際單位,並與ESG、SDGs對接,促成跨校、跨領域聯盟,彰顯台灣大學USR國際接軌趨勢。

圖/李建興歸納出本屆遠見USR獎7大特色。黃菁慧攝

5. 教授課程永續化:本屆「永續課程組」有38門課程參評,平均每門設計5學分,並納入學分認定體系,提升學生修讀意願。

6. AI技術深度融合:本屆許多專案以「USR×AI」應用成為亮點,從需求調查、資料分析到效益評估,均有AI輔助,大幅提高專案執行效率和精準度。

7. 企業合作公司化:大學以公司化思維運營USR專案,結合校友與企業網絡,降低對教育部補助的依賴,並將USR打造成穩定的創收來源。

李建興強調,這7大特色相互支撐,讓USR評比從制度完善,到專案推展,全面提升台灣高教在永續發展上的競爭力與影響力

領導支持、師生共創、創新課程設計缺一不可

這次多位學校代表分享校園內推動USR課程與專案的實務經驗,創造「師生共創」與「多元激勵機制」。

「這要從校長開始著手,很多老師都單點經營讓USR專案無法持續,需要透過領導層和師生共創才是關鍵。」成功大學副校長兼歷史系教授陳玉女指出,最初因為通識課程學分配比緊張,校方一度無法將USR課程納入學分,且安排在週末上課,導致學生抗拒,甚至有人質疑:「我是台南人,為什麼還要特地去了解台南?」經過一年協調,校方主動與學生對話,調整上課時間、路線與內容,成功化解疑慮。

在課程設計上,「台南很多美食小吃,學生想要規劃一條美食路線,但我們偏不開,讓他們看得到吃不到。」陳玉女開玩笑說,當時雖未真正安排品嘗美食,但規劃「小西門」、「保安宮」等台南知名小吃區的導覽行程,讓學生先觀察、記錄,再自行回訪品味,激發探索與創意。許多國際生為了追女朋友或邀父母共遊,也慕名選修,大大提升了學生參與意願。

此外,陳玉女提到,這門課程中也刺激大學老師發展新研究議題,吸引其他大學前來觀摩,共同刺激創新,讓USR教學成為師生持續投入的新動力。

圖/陳玉女以推動USR課程經驗與大家分享。黃菁慧攝

另外,專業實務情境融入也能吸引師生同仁參與。陽明大學牙醫學系副教授王鼎涵分享,為克服學生「功利主義」的學習態度,將USR專案與社區口腔保健結合,讓學生在策畫、執行、評估三階段中扮演不同角色,藉此培養跨領域協作能力與問題解決思維。

社區參與式決策與跨領域「USR共好圈」建立

為能夠讓USR對於社會可以造成影響,經常可能面對與主流社會發展不符的狀況,中原大學室內設計學系特聘教授陳其澎指出,地方開發與生態保育往往處於衝突中。他以「一埤塘一學校」專案說明,當時為啟動埤塘教育,先在小學盤點當地資源,再逐步擴展到社區層面,才讓政府與社會受到重視。

USR不只是專家主導,更要讓社區成員成為決策的一部分」,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教授陳美惠也強調,USR必須結合民主參與和社區培力。她主張建立「討論機制」,讓居民在土地開發前表達意見,並且組成理念夥伴聯盟,整合民意代表、專業團隊和企業,形成跨域「共好圈」,降低開發衝擊。

成功大學生命科學系兼鯨豚中心主任王浩文則談到,USR都是大學教授在執行,教授可以發揮自身科學專業,透過科學證據來溝通與技術應用,成為USR執行成功的關鍵。

圖/王浩文指出,科學成為USR執行成功的關鍵。黃菁慧攝

另外,對於跨域合作成功關鍵,國立台南大學特殊教育學系教授林千玉分享,當時結合社工、經濟、理工背景學生,來繪製IKEA式的簡易組裝圖,不僅可為重度障礙者家長與教師示範教具使用方式,也建立了社群支持網絡,確保教具能在真實情境中靈活運用。

然而,本屆許多導入AI的USR專案,多位學者分享AI於生態管理與輔具設計的創新應用。陳其澎指出,利用AIoT感測器監測桃園埤塘生態,達成即時環境數據蒐集。陳美惠則表示,影像辨識技術監控蜂群與香菇生長,並運用大數據優化生態旅遊。王浩文期待結合衛星與無人機影像、AI模型,自動辨識中華白海豚族群,提升保育調查準確度。林千玉認為,未來可以開發AI語音App,幫助構音異常孩童在醫院與課堂中練習發音,促進特殊教育資源普及。

圖/「USR典範培力課程」會後交流。黃菁慧攝

延伸閱讀:《遠見》USR獎見證「十大進化」!台灣高教如何成永續主角?

★現在就訂閱《ESG遠見》電子報,掌握更多永續轉型秘笈★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