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連續第九年舉辦的國泰永續金融暨氣候變遷高峰論壇,線上線下合計約4,000人次參與,合計超過2,500家企業,其中逾700家上市櫃公司,約占8成臺股市值,展現國泰於氣候行動之影響力。國泰金控提供。
《巴黎協定》十週年在即,各國紛紛完備淨零排放路徑,過往「淨零」皆著眼於能源轉型與碳移除技術,卻忽略世界企業永續發展協會(World Business Council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WBCSD)提出的自然氣候解決方案((Natural Climate Solutions,NCS)──透過自然來應對氣候變遷,可實現《巴黎協定》減碳量的30%。
去年,於哥倫比亞舉辦的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第16次會議生物多樣性大會中,生物信用額度(Biodiversity Credits)成為討論的焦點之一。這意味著,全球議程正從關注碳排放的策略,轉向關注自然的正向發展,這項轉變不僅敦促企業重新檢視對自然資源的依賴程度與衝擊,更急迫期待企業發掘與自然共存的創新方法。
今年,國泰金控與臺灣證券交易所連續第九年舉辦「國泰永續金融暨氣候變遷高峰論壇」也聚焦自然與生物多樣性議題,攜手產官學共研企業從減碳到自然正向、社會共融的新解方。
從氣候到自然,國泰引領企業建構與自然共好的永續藍圖
國泰金控作為台灣實踐淨零轉型的先行者,在百家爭鳴的永續標準市場中,於2022年即加入「自然相關財務揭露工作小組」(TNFD),並於2023年起積極參與商業自然聯盟(Business for Nature)及 Nature Action 100 倡議,與全球領導企業一同設定自然相關目標。此外,國泰世華銀行更早在10年前便成為台灣首家簽署國際環境融資自律規範──赤道原則(the Equator Principles)的銀行,依循原則將生物多樣性因子,納入專案融資管理元素,在融資決策的過程中,充分考量對環境與生物多樣性的潛在影響。
★台灣第一個ESG與USR永續整合平台,加入ESG遠見共好圈★
根據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政府間科學和技術平台(IPBES)《氣候變遷下生物多樣性、水、糧食和健康鏈結評估報告》(Nexus Assessment Report)指出:全球每年面臨7000億美元的生物多樣性資金缺口,且全球一半的GDP中度或高度依賴自然。
「自然不是我們的責任,而是共同利益!」第三次來台參與論壇的世界氣候基金會(World Climate Foundation,WCF)主席Jens Nielsen說:「身為長期合作伙伴,我有幸見證國泰從引領氣候相關財務揭露(TCFD)到再生能源融資,再到將氣候風險納入投資決策的歷程。
「現在,國泰更進一步延伸影響力,從氣候領域拓展到自然領域。」他正面肯定國泰引領企業在重視營利之餘,也將自然納入考量。

台灣條件得天獨厚,替國際打造生物信用額度方法學
台灣地處亞熱帶,有豐富的原生動植物種,國泰也積極跟合作伙伴落實生物多樣性的推動。國泰與台大實驗林合作,推動「淺山復育造林生物信用額度方法學」,將台大實驗林已建立120年的生物多樣性資料庫,透過打造「生物多樣性信用額度」機制,企業透過購買信用額度來促進生態保護與恢復,「正向」透過投資專案來推動生物多樣性的維護與管理,為國際認證標準奠基。
「國泰花了10個月的時間跟我們談淺山合作,為什麼它挑淺山呢?因為淺山被破壞得最多,可以影響40-50%的台灣土地啊!」台大實驗林處長蔡明哲有感而發。
2025年7月,台大實驗林也與9個亞洲國家一起串起「亞洲生物多樣性信用聯盟」,透過嚴謹的機制把關,將生物信用額度推向國際。國泰金控投資長程淑芬也表示:「金融機構不只是資金提供者,更是轉型過程的陪跑者與橋接者。」
除了台大合作案,今年國泰人壽亦與新生永續顧問公司合作,協助坪林在地茶農導入草生栽培耕作技術,有效減少環境負擔,並且轉型期保證收購、穩定茶農收益。程淑芬表示:「透過支持新生茶園的方法學,我們幫台灣保護了一個國際級、與自然共好的茶區,這是何等的有意義。」

永續金融,國泰說到做到
連續第九年舉辦的國泰永續金融暨氣候變遷高峰論壇,以「永續前瞻新局」為題,點出「自然正向」的國際新趨勢,並以先行者之姿引領產官學從「保護自然」到「投資自然」。
國泰期許自己持續秉持「永續金融,說到做到」精神,推動「生物信用額度」方法學接軌國際,促進產官學對話,為淨零轉型之路找出解方,與「環境、生物、人群」共創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