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企業案例

台達電勇闖COP 16次!內部碳價驚人,卻憑減碳實力躍上國際

台達攜手國際組織共同於COP28舉辦周邊會議。台達提供

|

COP28刷新歷史紀錄、創下9萬多人參與,台灣雖不是氣候公約締約國,卻是政府、企業與民間組織響應最熱烈的一次。當中,有一家電子零組件出身的企業,16度參加氣候盛會,數年如一的堅持竟是為了「八字箴言」的理想?

2023年底的COP28,為全球「轉型擺脫化石燃料」拉開序幕,至今仍有許多企業忙著研究相關結論,為邁向2050淨零做足功課。此次,由台達電、友達、台積電等8家科技大廠在2022年創立的「台灣氣候聯盟」,也在COP28峰會期間於藍區舉辦近30場國際會議,分享台灣淨零轉型亮點。

COP28大會允許企業、組織透過贊助方式,爭取在藍區主辦周邊會議(side event),也被外界評為「宛如旅展、商展」。

第16次參與COP氣候大會的台達電及台達文教基金會,過去曾在國際舞台展示台達節能減碳、電動車、綠建築和島嶼調適上的碩果,這次台達有5場藍區活動、2場主辦會議,究竟拿出哪些壓箱寶?

★台灣第一個ESG與USR永續整合平台,加入ESG遠見共好圈★

台達內部碳價驚人!碳費每噸300美元讓營利、碳排脫鉤

當前全球碳價格大約落在5美元至20美元間(新台幣155元至622元),歐盟執委會建議碳價為85美元(約新台幣2700元)。台達電品牌長暨台達基金會副董事長郭珊珊分享,台達將內部碳定價(ICP,Internal Carbon Pricing),設為每噸碳排300美元(約新台幣9500元),國外專家聽了瞠目咋舌。

有別以往從「節能技術」出發,這次台達攜手印度工商聯合會、德國碳交易協會主辦周邊會議,聚焦「金融與氣候解方」,分享台達如何靠內部碳定價,達到營利與碳排量脫鉤。

圖/2017年,台達靠內部碳定價,達到營利與碳排量脫鉤。圖翻攝自台達記者會簡報,易淳敏攝

「內部碳定價」是企業將排放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的「外部成本」內部化,在企業內部訂定一個排碳價格,並向排碳的相關單位實際收取費用。內部碳定價有兩種常見形式,分別是「影子價格」(Shadow price)和「內部碳費」(Carbon fee)。

制定「內部碳定價」是企業「自救」的第一步,也是加速整體減碳的工具之一。2022年,全球有超過1200家企業已實施內部碳定價,國際非營利組織CDP(前身為Carbon Disclosure Project,碳揭露計畫)最新調查報告揭露,採行內部碳定價的企業數量在2023年幾乎翻倍。台灣有在實施的企業包含微軟、台達電子、友達光電、元大金控等。

2014年,台達開始在中國實施影子價格,隨後拓展到台灣和泰國,並將集團全球影子價格統一為每噸碳排50美元。直到2021年,台達為擴大減碳力道,正式推動內部碳費,將每噸碳排定價為300美元(約新台幣9333元),以符合IPCC升溫控制在1.5°C的目標。

台達在全球設立了77個成本中心(Cost Centers)共同管理碳費基金,徵收範圍涵蓋全球8大事業群、156個營業據點。有關內部碳費的用途,台達電永續長周志宏說明,25%用作能源資源管理、改善設備;25%用於開發再生能源,最後50%的基金,投入低碳創新技術與產品研發。

儘管《巴黎協定》第六條第二項及第四項未能寫入《阿聯共識》決議文件,台達文教基金會執行長張楊乾點出,國際碳市場的整合、國與國之間的碳權轉換,是帶入創新技術和國家轉型的絕佳機會。

上繳2400萬美元內部碳費,隔年拚命省下38%

台達實施內部碳定價後,首次在氣候大會公開分享。郭珊珊在螢幕上展示一張圖表,顯示「2017年,台達的盈利成長開始與溫室氣體排放脫鉤,」多年埋首苦幹的減碳成果不言而諭。

不過,推動之路並非一帆風順。她舉例,台達集團內製作手機零組件的子公司,在第一年被徵收2400萬美元的內部碳費,當時他們很不高興,於是積極投入減碳、申請碳費基金,投資2200萬美元在改善節能項目上。僅花一年,公司再生能源使用占比從46%增加到73%,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近17%。隔年,碳費因此下降38%,相比第一年的碳費節省約912萬美元。

事實上,台達並非碳排大戶,「挑戰在於如何整合全球跨域的單位。」周志宏強調,為了強化減碳誘因,收取內部碳費兼具「棒子與胡蘿蔔」。

台達無心插柳、創建零碳保種中心,當起「種珊瑚的人」

圖/台達文教基金會執行長張楊乾於COP28期間與國際組織交流「珊瑚經」。台達提供

此外,在大會展位上,台達展出基金會與海科館共同成立的亞洲首座零碳潮境珊瑚保種中心,包含台達開發的珊瑚垂直養殖系統、微米級電腦斷層掃描儀器(Micro CT)等,盼建立瀕危與易受害珊瑚的碳酸鈣骨骼資料庫、保育20種瀕危珊瑚,與國際交流台灣在物種復育上的成功經驗。

COP28期間,台達文教基金會執行長張楊乾每天最早到會場布展,與來國際組織交流「珊瑚經」。諸如位於阿聯首都阿布達比的香港新創公司Archireef,用3D列印為珊瑚量身打造復育基地,大幅提高存活率;非營利組織「珊瑚復育基金會」(Coral Restoration Foundation)透過研究、監測,挽救大規模珊瑚白化。

一張台達志工拍攝的白化珊瑚照片,開啟台達的珊瑚復育路。這幾年,台達基金會在基隆海科館、潮境保種中心、屏東海生館間奔走,拜訪專家學者、環保團體,醉心於耐熱珊瑚研究,當起「種珊瑚的人」。就連台達用於活體檢測的Micro CT,也無心插柳成為掃描珊瑚骨骼、建立資料庫的功臣。

圖/台達在大會展出基金會與海科館共同成立的亞洲首座零碳潮境珊瑚保種中心。台達提供

延伸閱讀:台達投入珊瑚復育揭成果!執行長張楊乾也「下海」

台達願為「八字箴言」繼續傻下去

台達不靠政府、外援,憑著從一而終的傻勁,連續16年、不受疫情阻饒,堅持要親赴聯合國氣候大會,為的是什麼?

「願意繼續傻下去,大概是因我們『積極學習,樂於分享』吧!」郭珊珊謙虛笑吐八字箴言,站在世界舞台,眼界才能更寬廣。在COP上看到各國為對抗氣候變遷積極努力、永續規範及標準推陳出新,「這樣的國際場域有助我們掌握趨勢新知、學習交流。」

台達基金會長期研究氣候變遷,擔綱與國際接軌的智庫角色,張楊乾自認基金會很用功在做這件事。每當有新報告出爐時,基金會第一時間便分工合作,將生硬的氣候條文轉成通俗的語言。「氣候大會寫下的結論,有時只有少數國家簽署,但內容或許很值得台灣產業借鏡,我們只能嘗試從中抽絲剝繭,找出大家遺漏的重點和企業端能夠追擊的機會。」

張楊乾舉例,像是CDP在台達周邊會議上點出減碳新戰場在「範疇三」,減完自身營運、生產製造的範疇一、二,下一個艱難挑戰是「供應鏈、客戶或使用者的碳排放。」再者,COP28寫下「再生能源增至三倍、能源效率成長兩倍」的結論、簽署「全球冷卻行動承諾」(Global Cooling Pledge),對於做樓宇自動化、節能設備起家的台達,是強大的驅動力也帶來新商機。 張楊乾透露,自己從單身一路參加COP到結婚生子,「守住地球升溫1.5°C大限」是驅使他不曾缺席的動力,「我現在可以跟我女兒說,每年在某個時刻去做了這些事情,是對得起他們(下一代)的。」

延伸閱讀:COP28遠見論壇/台灣如何風險中找機會?內部碳費能成減碳投資?

★現在就訂閱《ESG遠見》電子報,掌握更多永續轉型秘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