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減碳

ESG國際快訊》COP31主辦權「難產」!澳洲、土耳其爭了三年僵持不下

▋三年未解!COP31主辦權「難產」,澳洲、土耳其僵持不下
▋從玲瓏一號到第四代高溫氣冷堆,中國核反應爐積極輸出海外
▋全球碳排2025年創新高,專家警告1.5°C升溫額度僅剩四年
▋十年最慘洪災警示:峇里島過度開發與垃圾失控的清算時刻
▋緬甸75%人口轉向太陽能,廉價中國面板成救命稻草
|

ESG台灣快訊》冬天愈來愈怪?鄭明典:這波冷空氣「急降溫」與全球暖化有關

▋冬天愈來愈怪?鄭明典:這波降溫與全球暖化有關
▋氣候績效評比出爐,台灣排59名!環境部:排名失真
▋恐無綠電可用?環評法修法加嚴光電限制,業者警告產業恐崩盤
▋經部2035年拚百萬噸碳封存商轉,明年啟動試驗計劃
▋黑面琵鷺頻爆中毒事件,合庫攜手農業部啟動全台首座預警系統
|

AI資料中心廢熱回收正夯!芬蘭超市用廢熱供暖實現減碳

AI資料中心巨量能源消耗與廢熱排放依然貢獻減碳。北歐業者的創新解方,將這些餘熱直接供應給芬蘭一家大型超市的室內暖氣系統,估計每年可減少約200噸溫室氣體排放,為資料中心與零售業的永續合作立下循環經濟典範。
|

COP30聚焦氣候基金缺口:捐不起、借不動,只能靠碳權「搬錢」?

在亞馬遜雨林的入口城市貝倫,第30屆聯合國氣候大會(COP30)以「雨林COP」之姿開幕,巴西總統魯拉更把它定調為「真相COP」。《遠見ON AIR》特別專訪中華經濟研究院能源與環境研究中心主任劉哲良,由《遠見雜誌》總編輯林讓均主持,劉哲良以參與10屆COP的經驗來解析今年大會深層矛盾,指出全球氣候治理已來到必須跨越理想、邁向行動的臨界點。
|

COP30碳權創新!台灣與瓜地馬拉攜手用竹子打造氣候韌性

COP30聚焦「自然正向」與在地調適。在眾多解決方案中,台灣與瓜地馬拉長達30年的竹子合作,如何成為應對氣候變遷的堅韌防線?
|

假訊息成氣候新危機,COP30發布《資訊完整性宣言》守護真相

在全球氣候談判逐漸從科學、經濟延伸到社會信任的今日,「真相」成了另一個被角力的戰場。今年 COP30 在巴西貝倫(Belém)首次將「資訊完整性」納入官方行動議程,並發布《氣候變遷資訊完整性宣言》,成為各國共同抵禦氣候錯假訊息的里程碑。
|

COP30審視全球NDC3.0減碳目標!李堅明:集體「不及格」

聯合國氣候峰會COP30在巴西貝倫登場,《遠見ON AIR》特別推出越洋連線系列,由《遠見雜誌》總編輯林讓均主持,邀請親赴現場專家學者與企業代表與談。此集來賓為國立臺北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管理研究所教授李堅明,即時解析會議亮點與全球氣候行動的最新趨勢。被譽為「台灣碳權之父」的李堅明,不僅分享他對大會的現場觀察,也為台灣的氣候路徑提供深刻洞見。
|

COP30前進亞馬遜!趙恭岳:自然解方與氣候基金是焦點

11月10日,2025年聯合國氣候峰會COP30在巴西貝倫(Belém)登場!適逢《巴黎協定》十週年,此屆峰會成為全球氣候行動的關鍵節點。《遠見ON AIR》特別專訪親赴現場的國際氣候發展智庫(ICDI)執行長趙恭岳,由《遠見雜誌》總編輯林讓均主持,深入解析COP30的看點、挑戰,以及台灣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

全球碳排2035首度「下彎」?COP30啟動地方行動聯盟

COP30進行到第二天,已有113個締約方繳交新版國家自主貢獻(NDC),預估2035年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將比2019年下降12%,是首次全球排放曲線明顯「下彎」,象徵減碳努力奏效?
|

從談判桌到街頭,COP30陷外交與街頭雙重戰場

COP30邁入第二天,氣候談判陷入南北分歧。主辦國巴西在多方壓力下積極調停,盼化解「議程之戰」。小島國、歐盟與拉美國家要求納入更具雄心的減碳與融資議題,卻遭產油國與富裕國家保留,主辦國如何調解?
|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