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專家觀點

負碳技術是什麼?專家解鎖儲存二氧化碳的3大技術

這幾年我時常周末就往山上跑,爬遍台灣的大小百岳。一個每天待辦公室的生質能技術工作者在爬山時,思索人與自然是否能像蝴蝶與花的關係?想著現在天氣熱到像是地球要把人類團滅似的,不禁擔心綠學院專欄文章寫的節能、綠能、碳交易等碳中和策略是否來得及,也許我們工程師應該從技術的角度提供解方?
|

買碳權和自己生產碳權哪個CP值較高?

自從看了《買碳權可以降低公司碳盤查的排放量,美化碳帳本嗎?》之後,很多老闆心都涼了,原來買碳權根本無法降低公司碳盤查的排放量。若改成自己生產碳權呢?送禮自用兩相宜。
|

漂綠興盛、全球掀ESG之亂!是時候為漂綠畫紅線

當今,ESG 橫跨各產業成為顯學,只要冠上「永續」似乎就能商機無窮,漂綠之行日漸興盛,聯合國秘書長與專家們在COP27大聲疾呼,是時候為漂綠畫出紅線了。
|

當整條供應鏈都實現RE100,然後呢?

當品牌商自己達到RE100目標,然後呢?就產品生命週期來看,供應商在原料及生產製程的碳排放量,一般來說是品牌商自身碳排放量的4倍或更多。品牌商把企業總部和員工差旅等淨零後,當然不會就此停止,它勢必將腦筋動到其供應商身上,於是RE100便對全球供應鏈產生影響。
|

儲能可不可以得到碳權?專家曝「碳權有2種用途」

《買綠電有沒有同時買到碳權?》上架之後,原以為能源業可以死了這條心了吧,沒想到這篇文章吸引更多人跑來問我們「雖然綠電沒有碳權,不過儲能提供電力輔助服務,對電網穩定很有貢獻,應該可以得到碳權?」嚇得我們幾位帶路人連夜開會,加班趕出這篇文章,深怕又多出一則都市傳說。
|

碳費收多少?碳交易和碳費誰更能激勵企業減碳?

編按:隨著國內碳市場逐漸成形,相關配套措施如碳費、碳定價也得盡快落地。日前,世界銀行發布最新《碳定價現況與趨勢報告》,截至2023年4月止,全球共有73個施行中的碳價制度,約占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的23%。究竟碳費應該收多少?碳交易和碳費哪個更能刺激企業減碳?
|

企業的「碳匯」是資產還是夢?

總統蔡英文於4月19日宣示台灣將研議成立「碳交易平台」;證交所4月20日晚間也發布新聞稿指出,將與國發基金共同出資成立「台灣碳權交易所」。隨著新聞熱度,讓碳權議題成為當紅炸子雞,更讓台股近期大掀「碳權題材」行情。坐擁土地的華紙(1905)、永豐餘(1907)、農林(2913)等公司,被認定具「碳匯資產」概念而股價飆漲。細看這些所謂「碳匯資產」概念股,均是坐擁大量土地的公司,不禁令人懷疑真的是「有土斯有碳」嗎?
|

缺錢缺人缺專業,中小企業的永續之路從何開始?

永續熱潮持續蔓延,隨著極端氣候、能源危機、自然生物多樣性流失等諸多極待解決的全球性危機,企業面對各項永續議題挑戰已到直球對決的階段。大型品牌、企業組織功能齊全或能調度資源,逐一建立應對系統,具前瞻遠見者更能趁勢發展創新商機。
|

買碳權可以降低公司碳盤查的排放量,美化碳帳本嗎?

近日蔡英文總統宣示籌設碳交易平台,媒體馬上跟著炒熱市場,想當然爾第一時間我們就收到來自各界的詢問,一開始覺得還蠻好玩,之前綠學院文章把未來會發生的事情都預言過了,請大家回頭閱讀專欄文章即可,但是2個禮拜後我們開始發現不對勁了。
|

碳盤查還不夠!10大步驟引領企業迎戰淨零轉型

歐盟CBAM、美國清潔競爭法案即將陸續上路,碳盤查已是企業求生存的基本功,台灣數位企業總會創會理事長陳來助整理企業邁向2050淨零轉型的10大步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