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訂閱
最新文章
趨勢新知
全球趨勢
台灣現場
評等報告
實踐案例
企業案例
學校永續案例
永續創新
新策略
新經濟
新能源
ESG調查
CSR暨ESG歷屆報導
USR歷屆報導
關鍵調查
ESG投資
投資洞察
達人專欄
ESG風向球
永續城市
SDGs實踐
永續治理
專家觀點
駐站領袖
永續作者
專題
COP29重點解析
COP28精華回顧
大創生時代
ESG遠見共好圈
共好圈動態報導
認識共好圈
歷屆得獎報導
2024 USR得獎名單
2024 ESG得獎名單
歷屆榜單
搜尋
CBAM
SDGs
固態電池
減碳
碳權
訂閱
最新文章
趨勢新知
全球趨勢
台灣現場
評等報告
實踐案例
企業案例
學校永續案例
永續創新
新策略
新經濟
新能源
ESG調查
CSR暨ESG歷屆報導
USR歷屆報導
關鍵調查
ESG投資
投資洞察
達人專欄
ESG風向球
永續城市
SDGs實踐
永續治理
專家觀點
駐站領袖
永續作者
專題
COP29重點解析
COP28精華回顧
大創生時代
ESG遠見共好圈
共好圈動態報導
認識共好圈
歷屆得獎報導
2024 USR得獎名單
2024 ESG得獎名單
歷屆榜單
訂閱
最新文章
趨勢新知
全球趨勢
台灣現場
評等報告
實踐案例
企業案例
學校永續案例
永續創新
新策略
新經濟
新能源
ESG調查
CSR暨ESG歷屆報導
USR歷屆報導
關鍵調查
ESG投資
投資洞察
達人專欄
ESG風向球
永續城市
SDGs實踐
永續治理
專家觀點
駐站領袖
永續作者
專題
COP29重點解析
COP28精華回顧
大創生時代
ESG遠見共好圈
共好圈動態報導
認識共好圈
歷屆得獎報導
2024 USR得獎名單
2024 ESG得獎名單
歷屆榜單
搜尋
CBAM
SDGs
固態電池
減碳
碳權
首頁
生物多樣性
生物多樣性
每分鐘有10座足球場大小的森林消失!3大衝擊一次看
森林是因應氣候變遷、維持經濟發展與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生態系統。例如,森林同時扮演碳匯與碳源的角色,全球約有16億人(包括近7,000萬原住民)仰賴森林資源維持生計。此外,森林孕育著全球約6萬種樹木,以及80%的兩棲類、75%的鳥類和68%的哺乳類動物。換句話說,森林不僅維持物種健康,也提供人類生存所需的資源與服務,扮演關鍵角色。
2025/05/30
|
文
邱祈榮
生物多樣性
環境
生物多樣性指標是什麼?如何助企業提升永續投資可信度?
【編按】為了實現2030保育目標,生物多樣性信用成為重要工具,而指標則是評估成效的關鍵。台灣已建立多元監測系統與公民參與機制,有助於發展具透明度的信用市場。你知道選對生物多樣性指標,為什麼對保育和投資都這麼重要嗎?
2025/05/28
|
文
邱祈榮
生物多樣性
永續投資
泰國試行大象避孕計畫惹議!控制數量vs.棲地歸還哪個有效?
泰國不時爆發野生亞洲象與人類的衝突,去年就有39人因此喪命。野生亞洲象的數量正持續上升,泰國政府擔心未來將難以控制,1月起在東部地區試驗野生亞洲象避孕計畫。不過,保育人士擔心避孕針的試驗期過短,恐有副作用。
2025/05/27
|
文
環境資訊中心
生物多樣性
環境
這種青蛙全世界只住在台灣!揭開身世之謎竟是極度瀕危物種
台灣瀕絕赤蛙科成員「豎琴蛙」,眾多生態謎題逐一獲得解答。過去認為分布於琉球南部的石垣島、西表島,以及南投縣魚池鄉的兩處水域,近日由台師大等數個單位組成的研究團隊,經比對與日本族群間的親緣關係後,解開身世之謎,確認為台灣特有新種,中文命名為「魚池琴蛙」,不僅台灣蛙類數量加一,也為全球生物多樣性再添一員。
2025/05/19
|
文
環境資訊中心
生物多樣性
環境
企業投入生態保育成果可被驗證!Verra生物多樣性信用標準誕生
【編按】面對全球生物多樣性流失與保育資金缺口,引導私人資本投入成為關鍵。國際標準制定組織Verra為此推出了備受關注的「自然框架1.0」。此框架希望透過發放「自然信用」,為企業在生態保護與恢復上的投入提供科學化的驗證,以回應ESG與反漂綠的需求,並促進保育行動。然而,生態系統的效益衡量極其複雜,這套新框架如何確保其發出的信用,能夠真實反映對自然的具體貢獻,並贏得市場的信任?
2025/05/14
|
文
邱祈榮
永續揭露準則
生物多樣性
去年4起「好心演變成悲劇」!海保署:擱淺鯨豚海龜勿推回大海
海洋保育署於3月3日「世界野生動植物日」發布2024年鯨豚及海龜擱淺報告,統計顯示,去(2024)年一整年共接獲159起鯨豚擱淺通報,八成半在現場已死亡;海龜擱淺則有325起,七成三已死亡;其中有4起為民眾把擱淺動物推回海中,造成二次嗆水死亡。海保署提醒民眾,遇擱淺保育類動物務必通報,並等待專家到場進行檢查及救援。
2025/05/12
|
文
環境資訊中心
生物多樣性
環境
海洋
東沙珊瑚2年內恐遭棘冠海星啃光!學者:「這時間」是搶救黃金期
東沙環礁生態系正面臨崩毀,台灣珊瑚礁學會8日指出,東沙環礁正面臨棘冠海星大爆發的衝擊,預估健康石珊瑚2年就會被啃噬完畢,籲政府應有更積極的管理策略。
2025/05/09
|
文
中央社
環境
生物多樣性
專訪/《沈睡的水下巨人》導演李景白:別再隨意對待我們的海洋
台灣首部深海紀錄片《沈睡的水下巨人》由金鐘導演李景白自導自攝,深入 50 公尺捕捉沈船化為海洋生態堡壘的感人畫面,但過程中曾危險到有瀕死體驗。他想藉此片呈現魚群繁盛到衰退的海底奇景,也警示過度開發下的生態危機。
2025/05/05
|
文
黃泓瑜
生物多樣性
海洋
史上最大規模!全球84%珊瑚礁白化告急,生態即將消失殆盡?
科學團隊23日警告,一場前所未聞的珊瑚白化事件已蔓延至全球84%的珊瑚礁,這場由人類引發的危機可能會摧毀大片重要的生態系統。
2025/05/02
|
文
中央社
環境
生物多樣性
《沈睡的水下巨人》:首部8K海洋紀錄片,捕捉台灣海洋的毀滅與重生
8K海洋紀錄片《沈睡的水下巨人》,導演李景白從基隆到屏東下潛超過600次捕捉海洋珍貴瞬間,深度探索台灣深海中隱藏的沈船與生態危機。影片不僅展現了海洋多元美景,也揭露了日益嚴重的人為破壞現象。處在我們四周那熟悉又陌生的藍色家園究竟該如何守護?
2025/04/25
|
文
黃泓瑜
海洋
生物多樣性
台達電
文章導覽
1
2
3
4
...
12
熱門推薦
1
「不排除新式核能」賴清德拋3大前提,中研院、清大啟動SMR研發交流
605
2
沙塵暴席捲美國鳳凰城!台積電如何守住無塵室防線?
270
3
從八斗子漁港到羅馬俱樂部,陳振川如何讓世界看見台灣永續實力?
251
4
放假遛孩新選擇!台電綠潮世代展玩轉電力能源
243
5
兆瓦級AI工廠來臨!輝達聯手台達電、光寶大翻新資料中心電力系統
205
您的商品已加到購物車!
繼續購物
前往結帳
訂單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