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黃泓瑜_200
黃泓瑜 追蹤作者
305 篇文章
目前擔任ESG記者,入行擔任科技產業記者,負責資安、資通訊、半導體、智慧醫療與長照科技等,也曾在NGO組織從事媒體素養教育、事實查核數年。老師責任是教育學生適應社會,當記者則呈現真實社會為弱勢發聲,讓大眾認識所未看見的世界。
聯絡信箱:howard04@cwgv.com.tw

ESG台灣快訊》藍白聯手通過2028中火無煤,台電總座警告:電力恐癱瘓!

▋藍白聯手通過2028中火無煤,台電總座警告:電力恐癱瘓!
▋抗高溫聯盟成立!環境部推「酷地圖」找遮蔭,更催生「熱產業」
▋台積電股東會魏哲家喊話:綠電再貴也要買!考慮在台自建電廠?
▋全國第一!高雄通過「碳預算」力拚2026減碳23%,如何在2年內減碳百萬噸?
▋寶特瓶大翻身!台灣首個「瓶到瓶」平台成立,2030年目標使用30%再生塑膠
|

ESG遠見共好圈》解除高雄水深火熱威脅,有何「降溫抗旱」新招?

高雄市政府日前於淨零學院舉行「2025 TAIWAN COP5啟動儀式暨韌性城市工作坊」,高雄市長陳其邁與總統府副秘書長張惇涵、國際氣候發展智庫(ICDI)執行長趙恭岳、總統府副秘書長張惇涵、中油董事長方振仁、中鋼董事長黃建智等多位產官學代表共同參與。
|

台泥股價受考驗?新能源、水泥種種壓力,下一步怎走?

台泥27日股東會,台泥董事長張安平針對股價下跌、綠能投資與水泥進口傾銷等議題,逐一回應股東質疑。也有現場股東高喊「加油」,並遞小紙條提供眼科診所要張安平帶動公司之餘也顧好健康。在面對中國水泥產量下滑、電池業務尚未獲利,以及越南低碳水泥進口壓力,並強調須跳脫本業積極布局新能源,台泥該如何面對?
|

高雄領跑淨零!TAIWAN COP5啟動,產官學共推氣候行動

台灣氣候行動博覽會帶著減碳、綠色經濟、人才培育與在地調適五大倡議回到高雄,並以韌性城市工作坊聚焦高溫與水資源挑戰,展現跨域合作下的永續實踐。哪些重點議題、創新案例將在今年10月舉辦的Taiwan COP5中亮相?
|

ESG遠見共好圈》ESG怎麼落地?8家ESG首獎企業親授實戰策略

上一場「USR典範培力研討課程」受到企業、高教學員熱烈迴響後,緊接著ESG遠見共好圈舉辦第二場「ESG典範培力研討課程」,邀請今年得到「2025遠見ESG企業永續獎」首獎的8家龍頭企業分享構建兼顧利他與利己的優質ESG專案。
|

ESG台灣快訊》核三重啟公投過關、8月投票!興達電廠「偷跑」疑雲怎解?

▋核三重啟公投過關、8月投票!興達電廠「偷跑」疑雲怎解?
▋興達電廠偷跑疑雲?台電澄清啟動有依據,強調「增氣降煤」決心
▋台灣減碳成績單出爐!37.2%碳排放來自這十大企業
▋除草不用化學藥劑?台泥打造「羊電共生」生態友善綠能
▋台灣首艘零碳排船下水!氫能、太陽能、風能替代燃油發電
|

ESG每週必讀》非核家園or火電家園?供電穩定與空品難解習題浮現

核三廠正式除役,台灣邁入非核家園新階段。為彌補約3%的核電缺口,台電將啟用多部總裝置容量近500萬瓩的燃氣機組,並透過靈活調度維持日備轉容量率10%以上、夜間7%以上。然而,核電退役後燃煤發電量同步增加,已引發台中市政府與當地居民對空氣品質的質疑。
|

ESG台灣快訊》核三走入歷史!台灣「非核家園」四大挑戰浮現

▋核三走入歷史!台灣「非核家園」四大挑戰浮現
▋一包差價700元!越南水泥低價傾銷,台泥籲祭出「台版CBAM」
▋科技展兼顧ESG!COMPUTEX從裡到外「綠色轉型」
▋不只賣咖啡!7-ELEVEN墾丁門市變身「紫斑蝶避風港」
▋小琉球陸蟹抱卵季路殺頻傳!墾管處籲遊客提供「安全通道」
|

Computex前瞻!美超微推DLC2液冷,對台投資計畫有變動?

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20日正式開幕。與輝達黃仁勳有長期友誼的美超微(Supermicro)創辦人兼執行長梁見後,搶先在來台前的16 日舉辦線上國際記者會,梁見後如何談科技業最關注的川普關稅因應?在台投資建設不會有變?DLC2液冷節能技術有哪些亮點?
|

《核管法》三讀通過,核三可立即延役?核一、核二重啟可行性?評估、時程與成本一次看

立法院在5月13日三讀通過了《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第六條修正案,正式為核電廠延役與重啟鋪路。這次修法一出,立即引起社會各界熱烈討論:法律一旦通過,是不是就能馬上重啟機組?核三廠能否直接延役?而核一廠與核二廠目前各自面臨哪些技術與程序挑戰,重啟的可行性又如何?
|

熱門推薦